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有人说,教会就像一个大家庭。这句话显示出很多层面的含义,其中也暗示了在教会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大家在基督教会大家庭中互称为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就当前中国教会处境而言,大多数教会都有老年信徒,甚至在有的教会中,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做好老年信徒的牧养,  相似文献   
2.
学龄后心理理论的持续发展--从"获得"到"使用"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心理理论发展是一个毕生过程,学龄后个体这一能力发展,主要体现在由学龄前的“获得”转变成日后的“使用”。该文从一致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探讨了学龄后个体心理理论发展的情况,并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心理理论与同伴接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 ,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被同伴喜欢接纳的程度之间具有复杂的、双向作用的关系 ,二者的相关程度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强的趋势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对矛盾的和被忽视群体以及学龄儿童的研究也许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二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千世界,规范呈现出自然律、道德律和法律之三维图景。从自然律的"他律"经过法律的"自律与他律的交织"到道德律的"自律"的过程是人类对外在的规范不断超越、对内在的自由不断接近的过程。随着这种由外向内的不断深入,走向德性就会作为一种崇高的使命被提了出来。而走向德性其实就是实现伦理学的回归与还原。  相似文献   
5.
主要考察中学生心理理解能力上的个体差异.采用集体施测纸笔作答调查问卷.通过他们在具有代表性的同伴交往事件问题上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自身和他人被同伴接纳或拒绝事件的归因和解释.内地的447名中学生和香港的600名中学生参加了调查.结果表明,内地青少年比香港青少年更可能用客观原因解释社会交往事件.在对社会交往事件主观原因解释上两地中学生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对两地青少年而言,对自身负性事件的再次交往意愿显著低于自身正性事件,而香港青少年在自身负性事件上更低.总体上内地青少年的再次交往意愿高于香港青少年.对于内地青少年而言,在他人正性和自身正性事件中对情绪的评定没有差异,而对他人负性事件和自身负性事件的情绪评定有显著差异;但对于香港青少年来说,无论是他人正性自身正性事件还是他人负性自身负性事件,情绪评定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赵红梅 《天风》2012,(9):7-8
有人说,教会就像一个大家庭。这句话显示出很多层面的含义,其中也暗示了在教会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大家在基督教会大家庭中互称为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就当前中国教会处境而言,大多数教会都有老年信徒,甚至在有的教会中,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做好老年信徒的牧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没有人文精神?如果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又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是学术界在近期人文精神研讨中的重点问题之一。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人文精神?这是人文精神研究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总体上看,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具...  相似文献   
8.
赵红梅 《天风》2010,(7):10-12
在"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圣经教导下,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工已经成为教会在世上为主发光作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教会在自身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和推动社会服务事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彰显了基督的大爱。本期话题是关注教会的社会服务,敬请读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赵红梅 《天风》2012,(9):7-8
有人说,教会就像一个大家庭。这句话显示出很多层面的含义,其中也暗示了在教会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大家在基督教会大家庭中互称为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就当前中国教会处境而言,大多数教会都有老年信徒,甚至在有的教会中,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做好老年信徒的牧养,发挥老年信徒的优势,使教会做出更美的见证,是每个教会领袖及教牧同工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有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