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评韩庆祥的人学研究赵玉瑾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争论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复杂问题。近几年来,韩庆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韩庆祥从1989年以来,先后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关人学论文20多篇(约15万字),出版有关专著三本(约45万字)。其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一书,立足于当代,对长期以来国内外人学争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人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及其辩证关系为主要线索,对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人的个性、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了较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价值。韩庆祥关于人学研究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一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更重要的是他从哲学高度,为澄清人学问题中的各种模糊观念,为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人学提出了以下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一)人的三种存在形态及其区别和联系。人是指什么?是个人,还是群体、人类?过去人学研究对这个问题缺乏具体分析,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长期争论不休,很难取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把人的存在分为个人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传播。目前,它不仅流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它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紧紧抓住了科学技术日益成为首要生产力这一时代特征,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批判。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现将其批判性理论概述如下: 一、对“技术理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必须作具体分析,它不仅是人类控制自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先后出版了四十多种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问答”、“题解”、“浅谈”一类的辅导性读物,也有五十种左右。这些哲学教科书和通俗读物,总结了多年来哲学研究的科学成果,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对广大青年学生、各级干部和工农群众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很好的作用。一、这些哲学教科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