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机选取180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考查其数量估算能力.结果显示:(1)3-6岁儿童具备数量估算能力,但合理估算水平较低;(2)3-4岁儿童的估算多处于"大胆猜测"阶段,4-5岁儿童能有依据地估猜;(3)3-6岁儿童的估算水平受所估算数量大小影响较大;(4)3-6岁儿童的数量估算能力在有、无参照情况下均有显著年龄差异,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两所中等水平幼儿园以年龄班分层随机抽取180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其数感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3~6岁儿童的数感发展存在显著年龄差异,无性别差异;(2)顺数、实物比较和数符号辨认是其表现较好的三项技能,而倒数和序数却表现较差;(3)数感各组成部分发展不同步,倒数,序数和数符号在中班到大班期间发展迅速,而顺数,基数概念,加减理解却在小班到中班期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结构性观察方法对两组4岁儿童与父母在四种活动中的互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一组儿童为书面数符号测查高分者,二组儿童为书面数符号测查低分者。85对父母一儿童对子参加了4个各有15分钟的共同活动,阅读、数学题、纸和积木,并完成一个微型问卷。结果表明,在这些活动中包含了多种数学知识学习和多种以父母为主导的互动策略;两组对子之间在数学事件频次上无差异,但一组父母更多地运用了一些积极策略,二组父母更多地运用了一些消极策略;二组中有更多儿童对互动表现出消极回应和注意力问题。两个组的父母在家中与儿童一起进行诸如阅读和做数学题的共同活动的频次与质量上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