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赖传祥从唯物史观考察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化的交往形式。生产者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生产活动,要以“物”的联系为基础,以物质产品的交换形式作为生产者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是生产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型赖传祥当中国人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社会价值座标之后,由于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它导致了传统价值观在现代转型中的更新。这种更新,在经济价值观的表现:(l)传统的重义轻利的价值准则逐步向义利统一的新型价...  相似文献   
3.
转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辩证法范畴?它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何等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苏联和我国的一些哲学著作,多把转化包含在同一性之中,不承认转化范畴在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对转化范畴本身的问题,诸如转化的内容、实质、形式、地位和作用等等的研  相似文献   
4.
传统与外来文明的融合互补赖传祥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不同的文明形式。传统的更新,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与外来文明成果的融合互补,创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从中国这块土壤中诞生的现代形态的传统。这种现代形态的传统应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重新铸造,是中国传统的真正更新。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融合,必须从传统出发,以传统作为自我更新的逻辑起点。同时,借助外来文明的力量,以最大的气魄去容纳中外文明的冲突,使传统中的各种文化要素发生变化,重新塑造在中国本土传统的基点上的互补结构。这种互补结构,既不是坚守传统,也不是照搬外来文明成果,而是在中国本土上建立起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中外文明优点的具有互补性质的新结构。互补结构的形成,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中介。必须具备一种由外在转化为内在的特定的文化社会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必须造就作为主体的能接通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的强大的社会力量;二是必须全力找到并大力扶植中国本土传统与外来文明成果融合的生长点。传统与外来文明的互补,包含着双重改铸。即引进外来文明成果对传统进行现代化的改铸和立足于本国国情对外来文明进行民族化的改铸。这两种改铸是同步并进的。虽然这两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