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贾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90-291
论述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板球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原则和培养方法,意在强调培养篮板球意识的紧迫性。篮球比赛中,能否抢到篮板球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身高是抢篮板球的有利条件,并非是决定因素。运动员勇猛顽强的作风,出色的弹跳力,准确抢占有利位置的能力和正确的抢球技术只是一般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内在因素的拼抢意识。篮球运动规律的特殊机能要求运动员从小就要形成篮板球意识,进攻时在心理上给本队增加投篮的信心,同时也减少对方获得篮板球发动快攻反击的机会;拼抢防守篮板球,不仅可以抑制对方进攻,也削约对方的远投。观察发现,当运动员具备强烈抢篮板球意识时,他(她)就能够根据比赛中变化着的复杂情况,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在出现抢篮板球的机会时,能瞬间做出判断,并及时合理地运用抢篮板球的技术动作。比赛中抢篮板球的技术动作,既能反映出运动员抢篮板球能力,更能反映运动员抢篮板球意识。在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都要靠通过意识进行推理、判断而决定采取行动的,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随着少年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发展起来。这在篮球训练、比赛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篮板球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训练、比赛的积累,而少年时期正是培养篮板球意识的黄金时期。少年运动员培养了良好的篮板意识,又掌握了完善的抢篮板球技术,才能在比赛中合理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培养篮板球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教练员在训练中的熏陶具有关键作用。从小对少年运动员灌输“外投里抢、里投外冲”的篮板观,一旦运动员建立起牢固的抢篮板意识,就能在比赛中以极强的决心和毅力去争抢篮板球,从而获得更多的控制球?  相似文献   
2.
贾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97-298
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地总结了疲劳的概念、研究历史及现状,介绍了疲劳的机理研究,探讨了体育锻炼与疲劳的关系及疲劳的判断、消除等。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有关体育锻炼的生理疲劳的研究相当系统、全面;但体育锻炼的心理疲劳的研究相当薄弱、少见。(2)体育锻炼的心理疲劳并非生理疲劳的必然结果,而受个人心理因素以及个体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3)随着心理健康的日渐重要,未来有关心理疲劳的研究将倍受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