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谭笑 《现代哲学》2011,(2):85-90
科学修辞的认知意义在理论上基于对知识和修辞的不同认识,即知识被认为是拥有确定性的真的信念,修辞的论辩、逻辑部分被重新发掘。在这一框架下,修辞不再外在于科学知识核心,而是在从个人经验到科学假说、直至科学理论及其检验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笑 《哲学动态》2022,(11):109-116+129
大数据生成的个人画像,在大量社会事务中取代了自我知识而成为判断依据,对个人造成了认知伤害,从而形成认知不公。认知不公通常被认为在认知和伦理两方面都带来了伤害,但由于自我知识并不具有认识论优越性,大数据与之相比并不妨害求知过程,这对认知不公的认知维度标准构成了一个悖论。这一悖论在交易型不公层面上确实存在,而在结构型不公中被消解,即在后一层面个人画像不合理地构成了认知权威,系统性地提前将主体自身排除在外,对社会构成了结构型认知不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