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探讨了攻击性初中生的类别转变。276名初中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短期纵向追踪研究,在一年中分两次报告了自己的攻击行为。用潜在转变模型分析了初二到初三时青少年的攻击类别转变,结果表明初中生有三种攻击模式。研究以潜在转变模型进一步探究了这三种攻击模式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模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同模式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转变。最后,研究探讨了攻击类别转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与友谊质量可以起到显著作用。针对实际意义,文章最后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谢继红  刘华山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69-2078
无意识目标追求是指个体自动地追求由情境线索激活的目标, 而全然不知目标对自己行为的导向作用。无意识目标追求具有灵活性、抑制性和坚持性。无意识目标追求经由行动的无意识准备和目标价值的自动评估与努力过程实现。积极情绪、内隐态度和人际关系影响无意识目标追求。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无意识目标追求的影响因素, 完善无意识目标追求的机制, 探究无意识目标追求结果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提高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 拓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考查超文本和线性文本情境中元理解判断的异同。采用2×3的混合设计,让被试先阅读文章,然后完成元理解判断任务。结果说明,文本组织结构对细节题成绩预测和推理题成绩预测的判断值具有调节作用,超文本的非线性结构降低了元理解判断的相对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