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我”既是一个心理学范畴,也是一个哲学范畴。心理学上的“自我”是哲学性质“自我”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 作好贫困生心理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因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尝试。从如何构建贫困生成长辅导小组,讨论以探索小组为开端,认识自我为基点,回顾成长经历,重建个人成长目标的小组辅导发展过程,到对辅导小组的总结评价,论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功能和技巧,达到了协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发展潜能,重建目标,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逍遥与自由——以西方概念阐释中国哲学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百年来 ,在国内学术界有一种相当普遍的倾向 ,即将庄子看成自由主义思想家 ,将庄子的“逍遥”等同于西方的“自由”。这种解释对近当代整个道家研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以至于时下阐释庄子思想的著作差不多没有人不使用“自由”的话语。本文拟分析中西比较哲学领域中这一非常典型的个案 ,以期正本清源。一、逍遥与自由的相遇从直观上看 ,用“自由”解释“逍遥”至少会带来下列疑问 :如果将《庄子》 (本文所引《庄子》的文字皆出自郭庆藩的《庄子集释》 ,下引不再注明 )文本中六次出现的“逍遥”都换成“自由”两字 ,会影响“逍遥”的意…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是以异色亮度匹配方法,探索视觉系统对在明视觉水平上的低频、不同时间调制的单色光和白光的亮度感觉特性。结果发现,闪光刺激在临界频率以上作用于视觉系统所产生的亮度感觉是遵循塔耳玻特-普拉托定律。而对在临界频率以下亮暗比为4/1的间断单色光刺激所需的周期平均亮度低于恒定单色光所需的亮度幅度,这表明塔耳玻特(Talbort)定律不适用于低频、高亮暗比的间断单色光。仅适用于间断单色光刺激的亮暗比低于1,波长为650纳米的间断单色光。  相似文献   
5.
"仁"的起源探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观念,但追究其原始内涵,则尚无精确答案。早在《说文》中,仁就有三形三义,究竟哪个是“仁”之本源字形?许慎放过了这一重大问题。但这里留下了“仁”的本源的疑难也留下了如此的线索。本文通过甲文中“尸”字,与夏商周沿习的尸祭之礼,揭示了许慎“仁”字“从尸”的原因,说明它是仁的原始正字。又从甲文中“尸”与“人”的区别,说明“从人二”绝非本源的“仁”的内涵,同时也说明了“从千心作”之仁乃是在“从尸”之仁含义上衍生之意。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仁”的原始内涵不是横向的人偶相爱。而是悼亡哀死的纵深的内在心性;“仁”的源起早自夏商西周开始,而春秋时显要的人相偶爱的“仁”是“从尸”之心性之仁脱离尸礼后的推己及人;还借“尸”、“夷”假借,探讨了尸祭之礼和心性之仁的发明者或最重视的部族可能是东夷古族。从而辨明了思想史上并存的心性之仁、爱人之仁、以仁为心性三者哪个是本源,以及它们演绎的次序等问题。明白这些。对于我们认识仁的真相和地位,对于通过礼更深切著明地把握仁、孝关系及孔子儒家的思想源泉和体系,对于理解老子思想中舍仁取慈的实质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是指当负性情绪面孔作为目标, 正性情绪面孔作为分心物时, 其搜索速度比正性情绪面孔作为目标时(负性情绪面孔作为分心物)更快。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存在争议, 研究者主要从不同情绪面孔在情绪因素和知觉因素两个方面的差异进行解释。来自行为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对情绪面孔搜索不对称性效应的解释主要有威胁性刺激捕获假设和情绪摆脱假设的情绪观, 以及嘴部差异说、闭合结构说、知觉组群说以及其他面部特征假设的知觉观。经过对比评价两类观点的理论异同和实验证据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整合情绪因素和知觉因素来解释该效应。  相似文献   
7.
李二曲,即李 ,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儒。本文借鉴心理分析和心理 史学派的若干方法,结合李二曲生活经历、心理变迁,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文化人格等方面,考察了 他的安身立命思想。文章揭示了安身立命问题是困扰李二曲一生的问题,阐扬安身立命乃是李二曲 学说最具光辉的贡献。安身立命,即终极关怀,这是最传统的,也是最有现代性与现实性的基础问 题,用李二曲的话说,“吾人一生,凡事皆小,性命为大”。现代中国人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常不免累于精神危机,尤其需要获得健康的精神心理生活,李二曲的安身立命方法是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老子论士的修养与古礼谢扬举“士”是中国古代重要群体,“周礼”中有关士教育内容丰富广泛。文章以为老子重士和士的修养实际是中国底层礼文明传统的反映;老子“善为士者不武”的教旨,吸收了周代士礼之教偃武尚文的人文精神;老子有关道德的休养论,是对西周成形的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