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谌中和  刘志生 《学海》2003,(5):128-130
铜器的最初出现 ,如果以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铜片为准 ,就有六千多年历史 ,但这块铜片是黄铜 ,学术界因此有些怀疑。不过 ,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青铜刀则肯定地表明青铜器的出现至少已经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在此后的山东大汉口文化晚期 ,以及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诸多遗址中 ,都广泛发现了铜器。这些早期铜器的器形可辨别的主要是刀、锥、斧、凿等 ,大多明显地与手工工具有关。可见 ,青铜器并不是一开始就主要表现为礼器。这主要是因为铜器可以大大地提高石器和骨器的加工水平 ,使石器农具组合达到更高的水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  相似文献   
2.
谈“子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夫子避而不谈和坚决反对的是些什么事情?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他的这种态度与他的正面主张之间有些什么内在联系?从这些问题入手可以把握孔子思想的义蕴,而且唯其如此,也才能够真正理解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在农业的稳定性未获得以前,与这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神权政治”的“专家政治”,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克服由于人对自然的无知而造成的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的问题。在农业的稳定性逐步呈现后,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随之转变为本质上与剩余产品分配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专家政治”于是转变为“道德政治”,周公是中国历史上道德政治的开启者,孔子则由于确立了道德政治的主要规范而成为后世中国农业文化的“至圣先师”,这就是中国文化在周秦之际发生的人文主义转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