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利玛窦衣儒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西儒"形象的确立始于利玛窦的脱下僧袍改穿儒服。本文于众说纷纭之中考证了这一举措开始的时间与地点,并且论证,这一策略手段的实现,关键并不像以往中外论者所关注的是耶稣总会及教廷的批准与否,而在于明末社会,尤其是统治阶层的是否认可。利玛窦自身的学术素养,对中国文化的钻研和明朝社会对不同阶层服饰的具体规定是传教士得以穿戴儒服儒冠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中现存8篇《维摩诘经讲经文》,皆演绎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其中演绎《文殊问疾品》的共有两篇:罗振玉贞松堂藏本《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一卷)》及国家图书馆藏BD15245号(新1445)《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本文从这两卷讲经文之间的关联、写作年代以及其尊崇文殊的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两卷讲经文内容大致相接,属于同一大部维摩诘讲经文内前后相接的两卷,产生于中唐时期.与原始经文相比,这两卷讲经文都呈现出尊崇文殊的特点,这与当时唐代敦煌地区民间盛行的文殊信仰有直接关系,记载文殊降诞时有“十般瑞相”之说的《文殊吉祥经》是其源头,它影响到维摩诘讲唱文学的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3.
<正>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是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一首现代诗歌。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奇妙的想象,以浪漫主义的笔调赋予牛郎织女的旧传说崭新的意义和理想色彩,借助诗中所描绘的恬静、美妙、幸福的景象,反衬出现实世界的黑暗、污浊、悲哀的情状,寄寓了诗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翘首企盼。联想与想象的珠联璧合,清新优美意境的创设,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谐匀称的音律与节奏等无不闪现着艺术的光芒。挖掘和寻踪其中的艺术美,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与欣赏诗歌,实现与诗人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明末在华传教士金尼阁墓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教士金尼阁在明末天主教对华传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教会档案与其中文墓志所载事迹颇有出入,以至学术界有人将其作法国人,又有人将其作比利时人。关于金尼阁卒年中外文资料的差异更使中国研究天主教史权威方豪教授也为之存疑。本文就金尼阁的身世,包括国籍、首次来华时间、主要事迹以及卒年进行了考析。旨在弥补金尼阁研究之空白,也希望对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华传教史的某些时间问题提出富启发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