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奇——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和哲学家”(G·H·R·帕金森:《乔治·卢卡奇》,英文版,第1页),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对他1923年的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的研究,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本书最基本韵范畴是异化概念(《青年卢卡奇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英文版,第104页);有人则认为是阶级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古典和现代的各派介绍》,英文版,第120页);有人认为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卢卡奇的研究,大量的论著是研究卢卡奇和黑格尔哲学关系的,而探讨卢卡奇与康德哲学的关系的文章甚少。实际上,卢卡奇不仅在其成长过程中与康德哲学有过关系,而且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也多次专门评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弄清卢卡奇对康德哲学的这些评述是掌握卢卡奇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了解他的思想发展过程,把握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主导思想,进而从广阔的思想史背景上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1988年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争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除《人民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哲学》等杂志刊登讨论文章外,英文版《中国日报》于1988年10月4日和12月5日两次详细报导论争的基本情况,在国际上引起关注,台湾某出版社当年就编辑出版了《大陆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集》。为使讨论得以深入开展,本文特将讨论情况加以概述并提出一些看法。一、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理解、使用和评估 1、理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不同理解既是这场论争的导火索,也是双方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贺麟的“新心学”具有着特殊的地位。他虽然不象熊十力那样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但其思想的独创性却是对前期新儒家理论的总结。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其后的新儒家有着明显的影响。贺麟的思想是新儒家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贺麟思想中最富有启发意义的是他所提出的“合诗教礼教理学为一体的儒家思想开展的新途经”。本文旨在分析贺麟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5.
民初的中国基督教改革运动在中国基督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次改革运动奠基了今日中国基督教的基本框架。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能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角度对这一运动给以说明和评判。这篇论文从这次改革运动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入手,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次运动纳入整个中国思想史的视野,说明它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作者的这种视野不仅将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而且也大大拓宽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主教要》是明清间来华传教士的一篇重要文献,是来华耶稣会士用中文所写的第一个经本。但长期以来关于它的作者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由于它深藏于梵蒂冈图书馆和耶稣会档案馆之中,学术界从未介绍过它的具体内容。因而大多数涉及它的文章都是泛泛而论。本文依据梵蒂冈图书馆和耶稣会档案馆的原始藏本,对《天主教要》的出版时间、地点、作者做了逐一的考证,并具体论证了现有的两个版本的差别。结论是:《天主教要》为来华耶稣会士用中文写的第一本经书,初期经罗明坚翻译,后由利玛窦翻译、修定,并于1605年重新出版。梵蒂冈档案馆所藏的《天主教要》更接近利玛窦1605年的版本,这个本子是目前保留下来的利玛窦最早的本子之一。因此,此书应收入利玛窦全集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第一次真实相遇是16-18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由此,开启了18世纪的欧洲中国热,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家重要的思想来源。但当下中国学术界在理解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思想的关系时,要么从后现代主义出发,否认中国文化对当时启蒙思想的影响,把西方近代思想的形成说成一个自我成圣的过程;要么将启蒙思想与中国跟传统思想对立起来,无法揭示二者之间的历史和思想的联系,从而赋予儒家思想以现代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历史与思想的角度说清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西平 《世界哲学》2008,(1):106-111
本文介绍了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编著《中国近事》一书的历史过程,《中国近事》的基本内容,以及通过莱布尼茨编辑《中国近事》,他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莱布尼茨这些思想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哲学界对空间本质的规定,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有这样两种说法:一种是,“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另一种虽然也认为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但在解释这种广延性时,说它一方面是“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占有一定的体积。”“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和哲学家”(G·H·R·帕金森)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研究,而在他的理论生涯中最引起争议的就是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1923)。有人把它称为“西方共产主义的圣经“(梅洛·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