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最近读到冯友兰教授题为《哲学与哲学史》的论文(见《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刊号),其中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特殊任务”一节说:“战国时期,公孙龙作《白马论》,主张‘白马非马’。当时及后来的许多人认为这是诡辩,因为在常识中,一般都说‘白马是马’。其实‘白马是马’和‘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都是真的,并没有冲突。‘白马是马’是就马这个名  相似文献   
2.
一中华文化的过去真相我生平治学,比较喜欢摆具体事实,而不太喜欢作抽象与玄虚的泛说。我说的文化,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论语·为政》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相因是守旧,有所损益是改良。三代相因守旧是主要的,三代损益改良是次  相似文献   
3.
<正> 研究孔子思想,必须先读通有关孔子的全面资料,明了对于孔子的各种评价,然后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自己的论断。这样,才不致于张冠李戴,错认了人。历史人物的思想体系,由于各自的时代、阶级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个人的复杂经历的影响,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孔子思想究竟近似哪一种类型?就我多年比较研究的结果,以为: 孔子思想不同于因学儒家而反儒家、在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春天,一位学者劝我说:“您既发表了《孔子的礼学体系》一文,就应当紧按着再写出一篇《孔子仁学的面面观》之类的文章。因为孔子的‘仁’与‘礼’不仅有密切关系,而且‘仁’的内容还比‘礼’更难懂。对此,古来学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您为什么不对孔子的‘仁’,较具体地全面论证一下呢?”这个建议,对我很有启发。所以,今年就鼓起勇气,重新集合论据,详加分类,写成本文。此文与《孔子的礼学体系》为姐妹篇,以期互相发明,  相似文献   
5.
先述异说,后提我见。一、关于朱熹思想的来源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朱熹理学的问题,也是整个理学的问题;不仅仅是理学的问题,也是儒家的礼教问题。我长  相似文献   
6.
<正> 自孔子成为宗法礼学祖师以后,墨家墨子、道家老庄、农家许行与前期法家,都先后起来反对宗法礼学。墨子是积极地反对宗法礼学的,老庄是消极地否定所有宗法礼学的存在的,许行更是反对宗法礼教中居于主要地位的君臣民的不平等。前期法家坚决主张法治,反对礼治;后期法家韩非师事荀况,是在批判儒家中继承其“三顺”思想的。所以如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围绕儒家礼学来展开争鸣的,也不会远离历史事实。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鲁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国,独备有周礼。孔  相似文献   
7.
孔子一生都尚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一生都尚礼,没有什么大变化。孔子的礼教,在中国已经起了宗教的作用,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研究孔子,我以为必须特别注意下列有关的各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接到《哲学研究》编辑部来函,得悉该刊开辟了“孔子哲学思想研究”的栏目,并要我就孔子思想研究的问题撰写文章。这真是学术界的好现象之一,我很乐于支持它。 我认为对孔学的争鸣问题,是研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关键问题。要对此问题发表意见,就得首先作一次有关孔学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9.
我正在编著《中国文化两大系统》一书,为了庆贺《中国哲学史》杂志的创刊,特先发表其中的一小节。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问题的百家争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作为思想家的孔子。而问题比较复杂、迄今也难取得一致意见的,也可以说是对孔子思想的评价问题。一部中国思想发展史,与孔子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近现代的历史来看,进步、中间、落后、倒退等类型的思想家,无不同如何对待孔子学说这个问题有关。严复、章太炎的思想由前期的进步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