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本文基于无意义词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跨模态映射效应,来研究社会知觉中人名发音与脸型的关系。本研究控制了人名发音的唇形和人物面孔的轮廓,通过简单匹配范式来考察人名发音与面孔之间是否存在跨模态映射效应。结果发现:被试将圆唇人名与圆面孔匹配、扁唇人名与尖面孔匹配的概率,均显著大于随机水平。该结果说明了人名发音和脸型之间存在跨模态映射效应,这不仅拓宽了声音-形状跨模态映射的研究范围,对于人们取名字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自我参照加工任务为范式,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自我参照加工中符合判断和不符合判断加工的时间进程和大脑神经机制。结果发现,自我参照加工在时间上可以概括分为三个阶段:注意分配阶段N1(80~150 ms)波幅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语义整合阶段N2(250~450 ms)波幅和潜伏期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评价判断阶段P3(450~700 ms)波幅和潜伏期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从我们选择的大脑兴趣区激活水平上分析发现,自我信息在大脑中的激活似乎是一个由右及左,由后及前再及后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自我参照加工的已有结果,并且对未来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绪启动与语义启动发生时孰先孰后、进行中独立平行还是交互作用、效应上孰强孰弱,还存在较大争议.这些争议的本质涉及到人脑中情绪和认知这两大基本系统的关系认识问题.通过行为观察与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结合,在同一个实验中设置情绪启动、语义启动两种情境,并匹配可能影响这两种启动效应的因素,如信息强度、启动刺激和靶刺激的信息关联程度等,然后系统性变化启动刺激呈现的时间、SOA、实验任务等,并逐步加入被试的年龄、性别、学科专业、认知风格、情绪易感性等个体差异变量,可望直接而系统地澄清争议,深层次揭示情绪信息流与语义信息流的加工特点,并进而揭示人脑情绪系统与认知系统功能与机制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张馨  蒋重清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8):1340-1347
人们在比较长时间地知觉加工面孔中的性别、表情、种族、年龄等信息时, 会产生适应现象, 即对这些信息的变化更加敏感, 甚至因过度敏感而产生面孔知觉错觉。研究者创设了适应范式(adaptation paradigm)用于面孔知觉研究, 大多集中于探讨面孔各个维度知觉上怎样出现适应效应, 发现面孔适应效应受制于多种因素, 最近几年研究焦点转向了对面孔属性间关系的探索。未来研究尚需要加强面孔知觉适应的过程研究以及提高面孔适应研究的生态效度等。  相似文献   
5.
已有行为研究揭示知觉者倾向于认为圆唇音名与圆脸、扁唇音名与尖脸身份一致的效应。为进一步探明该效应在人脑内的加工进程及发生机制,本研究在人名发音启动面孔(脸型判断任务)范式下进行了脑电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条件,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条件;不一致条件在大脑中央-顶区诱发出更负的N400成分。结果说明,人名发音与面孔存在形状概念的关联,该结果支持了人名发音与脸型的跨模态对应是共享内涵属性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人们会根据陌生人的面孔线索或语音线索迅速地对其人格特质进行主观推断而形成第一印象。面孔-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和语音-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在维度结构和内在机制上具有相似性; 在对具体人格特质和维度的敏感性, 以及具体的认知机制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异性。未来研究可以基于同一批被知觉者开展面孔-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和语音-人格知觉第一印象的直接比较, 并着力探究二者的过程特点, 以及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形成时面孔和语音知觉的跨模态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刀切法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法应用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法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情绪易感性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重清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6,29(3):668-670
从个性视角看情绪-认知关系从而提出情绪易感性概念,专指人们在执行认知活动时受其情绪影响的程度特征,而区分于情绪敏感性、情绪性、情绪风格、情绪调节等概念。对涉及情绪易感性的情绪启动研究、情绪STROOP研究和神经心理学研究等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需要整合行为和生理水平,研究情绪易感性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要求被试判断同时呈现的视听信息情绪效价的关系,考察视听情绪信息整合加工特点。实验一中词汇效价与韵律效价不冲突,实验二中词汇效价与韵律效价冲突。两个实验一致发现当面孔表情为积极时,被试对视听通道情绪信息关系判断更准确;实验二还发现,当面孔表情为消极时,相对于韵律线索,被试根据语义线索对视听信息关系判断更迅速。上述结果说明视听信息在同时呈现时,视觉信息可能先行加工,并影响到随后有关视听关系的加工。  相似文献   
10.
现代针灸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穴位作用规律、穴位组方规律,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规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疗效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这是针灸医师在临床上每天都要面对的两个问题,但也是至今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