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经小贴士     
葛藟 《天风》2018,(8):45-45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神的话语是我们每日的灵粮,我们不仅要读圣经,也需要养成查经的习惯。可以说,查经是基督徒信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查经呢?查考某一卷书或者某几节经文,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即这卷书的作者、写作背景、主题及结构。当我们对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就能更好理解具体经文。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委任统治时期,巴勒斯坦"伊休夫"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为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是以色列立国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伊休夫"经济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移民和大量资金的投入、战争的刺激、委任统治当局宽松的政策、以及犹太人对知识和科技重视等都是重要因素.同时,"伊休夫"经济也呈现出诸如发展不稳定、膨胀主义及劳工运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时间的认识是人的认识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时间没有一个可见的方式,人也没有一种专门感受时间的器官,因此认知时间的过程是一抽象的、间接的认识过程,要求记忆抽象思维等整个认识水平和言语水平有较高的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抽象思维水平以及言语水平不高,他们的时间认知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4.
即使没有玉盘珍馐,即使没有锦绣罗绮,即使没有豪宅别墅,我们依然能够幸福。因为幸福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5.
最美的见证     
正这一生最美的祝福是认识主耶稣,那么这一生最美的见证是什么呢?是喜乐,基督徒每日的喜乐就是为主做的最美的见证。喜乐是神赐给我们的美好应许。不必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17:22),也不必说"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参诗16:11),单单圣经中包含"喜乐"一词的经文就有126条。在这一句句的经文中,我们看到神期望我们能够依靠他过喜乐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葛美华 《天风》2006,(2):42-43
今就“不要惧怕,只管站住!”为题分四个方面与兄弟姊妹共勉。一、站稳根基 1、以色列人的软弱以色列人靠着上帝的能力(上帝藉着摩西降十灾出埃及),带着上帝的应许(上帝应许以色列人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迦南)离开为奴之地埃及。当以色列人满怀喜乐,靠着上帝的带领向迦南美地行进中,上帝却任凭法老的心刚硬,目的是上帝要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让埃及人知道上帝的能力。以色列人行至红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追到以色列百姓,以色列众人面对的是前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特别科技人才,通过洋务运动开始了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历程,从最初创办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教育;刊发书籍,传播学术;到任用、提拔和培养大批近代科技人才和军事人才。在这些兴办洋务的实践中,他认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能自行掌握,灵活运用,以免因过分依靠外国人而反受其牵制,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所以左宗棠的教育理念和有益尝试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抗生素的不适当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目前医学上一个难题。从微生态平衡的角度,辩证地对抗生素使用和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策略。为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葛存根  朱永新 《心理科学》2003,26(3):411-414
《三十六计》是“中华管理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它更能凸显“中华管理智慧”的比较优势。本文主要关注《三十六计》对道家精髓的吸纳问题,拟从四大变理心理思想的角度对其进行离析与提炼,并略论其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于和谐社会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政治理论提出,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演进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一个深刻转变。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丰富了人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学术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倾向,过于强调人类思想史上的和谐理论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和谐理论的重要性,过于强调和谐理论超越一切时空的所谓普世情怀,等等。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