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事实上,大千世界,不会有两张一模一样的面孔,只要你仔细观察,总会有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草木虫鱼     
三年困难时期,我七八岁,与村中的孩子们一起,四处游荡着觅食,活似一群小精灵。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几乎尝遍了田野里的百草百虫,为丰富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那时候的孩子,都挺着一个大肚子,小腿细如柴棒,脑袋大得出奇。我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张悦然出生于80年代,现在还在念大二,但她已在小说创作的探索中走得比较远了。她的小说不以故事取胜,但凭靠对外在世界和个人心灵的敏锐体察和聪颖感悟,细细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梦想的文字珠链,便营造出了一个个五光十色、美仑美奂的奇景。强烈的梦幻色彩使她的小说显得超凡脱俗而又高贵华丽。她的小说,读起来既冷嗖嗖又暖烘烘、既朦胧又明澈、既真切又虚幻。这些近似梦呓的诉说,来自青春始端的敏感,来自骨子里的悒郁,来自成长的愉悦与茫然,有时尖利,有时低沉——它们,飞扬而又忧伤。同70年代人相比,80年代人成熟得更早。现实的残酷、信息的围攻,无时无刻不在牵引他们的焦灼、辨别与思考。他们没有固定而统一的信仰,所以很早就开始寻找各自心灵的慰藉。这远非一份好的课程答卷、一所较理想的大学那样简单。成年人的友情观、爱情观、家庭观过早地闯进了他们的视野。他们多梦、敏感,很容易受伤,但有时又会表现出惊人的坚强。他们不会情愿过早堕入世俗,所以不会信奉金钱与权势,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爱情。  相似文献   
4.
去年在《中国青年报》上看过一篇叶立文的文章,他说:“如果大量地阅读当代文学作品,你会误以为闯进了一家歌舞升平的卡拉OK厅,这些作品大抵没有个性,题材雷同,风格近似。几乎每一部作品背后,都能找到一个确切的摹仿对象。这种状况就像唱卡拉OK一样,每个作家都有跟着某位文坛前辈随声附和的癖好,所不同的只是经常篡改歌词,以吠影吠声之力,博得个‘创作’美名。”他的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精辟,让我思索了很久。的确, 在卡拉OK厅里,无论多么蹩脚的歌唱,也会有捧场的掌声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