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公元6世纪中期佛教传入日本,自朝而野地影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缺乏教理体系的日本原始神道教受到了佛教"本地垂迹"说的全面冲击。14世纪伊势神宫外宫祠官度会行忠、度会常昌创立伊势神道,托名撰写《神道五部书》,从《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神话与中国道家哲学中援引观点,试图构建可以对抗"本地垂迹"说的理论体系。其中,脱胎于道家哲学的"混沌"观便是伊势神道进行教义延展的支点。本文即是对伊势神道的"混沌"观进行解构,以阐释其理论来源、构成以及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宋道教词人白玉蟾不仅在道教历史上占有南宗五祖的重要地位,其文学造诣也颇高,有不少文学作品传世。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阐述道教思想类和抒发士人情怀类,本文简单介绍了白玉蟾的生平、文学作品概况以及研究现状,并着重突出了其不同于其他方外人士的士人情怀。  相似文献   
3.
兰茂是明代中期云南著名学者、医药学家、诗人,杨慎亦为明代中期享有盛名的博通学者、文学家,后半生因“大礼议”谪戍云南。二人活跃时间本不相交,却在音韵、医药、杂剧创作等领域被一条隐形的线索串联起来。二者的著述甚至令后世学者难以分辨,造成误解。本文试图以杨慎与兰茂的儒道互补思想为视点,分析二者思想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和以兰茂所代表的云南隐逸群体是如何对杨慎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