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体的情绪伪装能力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选取某幼儿园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区分外表-真实情绪”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考察3~6岁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情绪伪装认知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5岁为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儿童在消极情境下区分内外情绪的能力显著高于在积极情境中的表现;同时,对两种情绪伪装动机(社会适应、自我保护)的认知能力无显著差异;(3)儿童情绪伪装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显著相关,两种错误信念(意外内容、意外地点)理解都能很好地预测情绪伪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看,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要求学科化的研究,其研究重心集中于公共领域,关注点在于企业制度与经营的层次.从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看,韦伯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但当代西方学科化的经济伦理研究另有缘起.后者发轫于美国,而后欧洲和日本的学科化研究相继启动;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三者的理论特点有别.通过对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三方面的问题: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史的理解问题,中国经济伦理学的自身理论构建及其现实针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逻辑在先”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曾经指出要进入并研究哲学"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1];柏格森更为明确地讲"研究哲学,就在于扭转思想活动的习惯方向."[2]进而言之,这一扭转乃是进人哲学研究的"门槛",只有跨越了这一门槛,才有可能登堂入室.这一门槛就是:从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  相似文献   
4.
纵观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已成为响亮的主题。如何站在时代高度,立足于中国实践,以创新的视野挖掘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进而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业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一总问题展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通达它的路径不同、方法不同、重点不同。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的问题已经不在于要不要创新,而在于如何创新。换言之,关于创新路径的探索与选择构成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类正进入网络时代。以计算机、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 ,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进一步探讨网络给人类及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问题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海》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以“网络时代的社会科学问题”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11月 4日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 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一、网络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与会学者一致认为 ,网络不可避免地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 ,但对于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群际态度是人们对于某一群体的喜欢或不喜欢,包括外显群际态度和内隐群际态度,它是一个群体对另一群体正负连续体的评价。群际信念是人们对某一群体特性的刻板印象。以往研究认为,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是耦合关系,相互影响,相倚存在。但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也存在分离性证据,即存在矛盾性和非统一性。为何形成耦合或者分离,文化定型论、群际态度补偿机制(低地位群体的创造策略、高地位群体的慷慨策略),以及认知差别等都成为调节性平衡点。探讨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的分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对于干预和消弭群际边界与群际冲突,缓和群际关系具有深远影响,可以支持其独立路径予以针对性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7.
冠军的抉择     
高速路上,一辆辆汽车戛然而止,混凝上斜坡上挤满了人……一辆无轨电车沉入冰冷而浑浊的埃里温水库中,整整一车的乘客瞬间就被吞没了。  相似文献   
8.
宏度  妙航 《法音》2002,(11):39-40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率“大陆佛教古迹巡礼团”一行500人,于10月3日至16日对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等地的26所寺院进行了参访。法鼓山是台湾著名佛教道场,其海内外信众有一百多万人。创办人圣严法师,江苏南通人,曾获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有《正信的佛教》、《学佛群疑》、《印度佛教史》、《戒律学纲要》等百余种著作,在海内外佛教界有广泛影响。此次巡礼团成员除来自台湾地区外,还有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侨胞。中国佛教协会对该团的来访…  相似文献   
9.
当前预防虐待之所以成为儿童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法理上的儿童权益保护,也因虐待关联的基因与环境作用对人发展的长期影响。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关系复杂,已有研究显示,虐待特征、受害者特点是其关联因素,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清楚。。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兴起,MAOA、COMT、5-HTT等基因为解释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的机制提供新视角,重要候选基因可能调节这一关系。未来研究可从动物模型和纵向追踪角度去探究儿童虐待与问题行为关系的易感期、保护因子,完善儿童虐待与个体发展关系的研究图谱。  相似文献   
10.
最近,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召开了一次由中国天主教界和上海学术界参加的“徐光启学术研讨会”。会议讨论的热点之一是徐光启的宗教思想。与会者认为不能把徐光启的宗教思想与科学思想人为的割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与科学并不互相排斥;正是它们的相辅相成才造就了徐光启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