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胡艳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5-106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对诗词作品进行审美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或者物象都能让作家产生感发,然后通过对某些艺术手法的运用,采取一定的规范,利用文字使内心的感触得以表达出来,换言之,这就是诗人审美现实生活的一种结果。形成美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情感和想象,所以,进行古代诗词作品的解读过程中,必须进行学生丰富情感和想象的培养。古典诗词属于中华文化的精华,饱含着非常深刻、广泛、丰富的美学内容,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使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审美理念、审美要求以及审美情趣得到反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文学精品。本文针对古代诗词教学,探讨了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男性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对178男性少年犯和219名同龄男性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少年犯的自我确认、社会价值内化、成就潜能、生活和社会态度、自我实现和个人整合水平都较同龄中学生差;(2)在人格类型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亦存在差异,少年犯的人格类型以常规异向居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