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锡伯族是发源于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之一,西迁伊犁后曾为祖国的屯垦戍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以锡伯营藏传佛教寺院和卡伦寺庙为主要考察对象,用较翔实的资料论述了靖远寺的历史、建置、藏经主要的经济来源、宗教活动以及卡伦寺庙的相关情况,来表明藏传佛教在锡伯族社会中的功能,揭示其对锡伯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察布查尔锡伯族历史上有信仰多种宗教的传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关注此领域的是俄国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亦投身此项研究。作者在参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察县现代萨满教实质上是祖先崇拜,锡伯族萨满教中的“相通”实为北方民间信仰——“四大门”的“香头”等观点,希望与相关学者探讨。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在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统治时曾是藏传佛教信仰比较活跃的地区.准噶尔时期北疆以伊犁为中心逐渐成为藏传佛教信仰为主的地区,而南疆则以伊斯兰教为盛.清同治动乱前后,伊犁地区的信仰格局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转换.本文以昭苏圣祐寺为中心的这次考察,在梳理其扑朔迷离的历史同时也可体察这种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4.
胡方 《管子学刊》2010,(3):49-52
战国时期临淄小城的修筑,是临淄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节点,使其空间形态出现了功能性导向的演变:在布局形式上,由宫城、郭城内外相套演变为小城、大城相互衔联。在功能配置上,以宫廷、官府为中心的政治性功能设施,部署于小城,形成以宫为核心的政治功能区;而市、手工业作坊等经济性功能设施,分布在大城,形成以市为核心的经济功能区。在地形利用上,将宫城布置在西南部地势高亢处,以利于防守和排水。这种演变趋向,表明我国古代都城空间形态,越来越贴近政治、军事、经济功能的实际需要,逐渐从形式上的规范走向功能上的实用。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推动了沿海港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港口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聚集和财富增长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引导着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向。原先依托港口自发形成的城外商业街区被括入新建的外城,发展成综合航运交通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城市经济功能区。整个城市空间也因而呈现出复合式的格局:子城以官署为核心的规整布局与外城街道沿水道自然发育而成的随机布局相容并立;礼制秩序的官府社会与自由开放的民间社会互融共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