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俄国传教团在华办学经历了近百年历史。从1822年至19世纪末,传教团仅限于在北京城及周边农村开立学堂,招收对象主要是雅克萨战役俄俘后裔和贫苦家庭子弟。庚子之变之后,为扩大在中国的宗教影响,进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传教团开始将办学范围扩展至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及浙江等省。然而受各种条件制约,俄人所办学堂大多规模偏小,存在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上也少有建树。  相似文献   
2.
东正教经书的翻译和刊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1715年首届传教士团来华到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为第一时期。俄国传教士团并不重视东正教经籍的翻译,只有个别成员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第二时期从1858年到1900年。传教士团配合《中俄天津条约》中有关允许俄国人自由传教的规定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对传教士团职能的调整,着手翻译经书,为大规模传教进行准备。1900年到1917年为第三时期。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遭受重创之后,1902年俄国在中国设立主教区,传教士团利用庚子赔款大力发展东正教势力,经书翻译和刊印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3.
19世纪20-30年代驻京俄罗斯馆成员在其日记、纪行和书信中留下了大量与黄寺敏珠尔四世活佛往来交谒的记述,内容涉及中外地理、科学、宗教、医学和绘画等诸多领域。俄罗斯馆成员主动晋接活佛及亲信以探听西藏情势,向其学习藏蒙语言,深入了解藏传佛教,为发展俄国东方学和统治境内蒙古民族服务,而敏珠尔四世则希望借助在京外国人了解外部世界,满足自身的求知和学术需要。从敏珠尔四世在俄国人帮助下撰写《世界广论》,到王西里摘译此书完成《西藏地理》,再到科瓦列夫斯基等人的蒙古学和佛学成就,皆对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