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乡村水利的组织基础--以荆门农田水利调查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兴佐  贺雪峰 《学海》2003,(6):38-4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于粮食产区特别是水稻产区来说 ,农田水利及农业用水是最为重要的生产性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 ) ,对于农民收入和农业收成 ,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农田水利作为公共物品 ,因为难以克服外部性 ,而容易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且传统的以人民公社体制为基础的大型水利设施与目前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户承包制经济模式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农田水利和农业用水作为生产性公共物品 ,是乡村治理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从乡村治理的角度来看 ,农民的合作能力 ,乡村关系状况及以此为依托的国家任务 ,构成了目前农田水利供给的主…  相似文献   
2.
谢永梅  罗兴佐 《学海》2002,(2):92-96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新的乡村治理制度在乡村社会的贯彻与实施 ,引发了乡村关系的变化与调整。然而 ,由于《村组法》遭遇村庄基础的不同 ,使现实的乡村关系颇具复杂性。本文所反映的则是 ,在现实的乡村关系中 ,不仅存在着乡政权对村庄选举与治理的主动介入 ,还包含着村庄对乡政权的主动依赖。由此 ,建构一种乡村关系类型的分析框架便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