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缑英杰 《美与时代》2003,(11):77-78
对《生死场》的传统批评忽视了作品中的性别意识而把视点聚焦在了民族救亡的时代主题上,而刘禾以女权主义姿态进行了再解读,这种现代主义批评方式给了我们阐释传统文本的新思路;她并以此为文本范例,深入到中国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文学的关系问题,认为后者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意识形态的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关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中,谈论最多的是名词和形容词的模糊性。词义的模糊性通常指的是词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界限不明确。例如“青年”一词的模糊性表现为它所概括的年龄界限除中心区域(如十七八岁到二十五六岁)明晰外,其两端,即“少年”与“青年”;“青年”与“中年”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的。由于名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