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一、绪论 张灏先生曾经以“普世王权”的崩溃所带来的“基本宇宙观念”动摇来描述清末民初学术转型期之思想动荡状况。张氏称当时的“文化取向危机”促使知识分子为形成“新的思想论域”而寻找自己的话语系统。众所周知,在此过程中多数学者参照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向而思考,戴震作为清代朴学之集大成者,尤其受到知识界注目。本文试图探讨戴震其人其思想在此转型时期,如何被叙述,侧重分析这一时期关于戴震解放人欲思想的主要知识话语,由此思考现代学术转型所包含的思想趋向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石井刚 《现代哲学》2017,(3):116-123
"西学东渐"这一文明转型学术潮流中,出自异域文明的知识话语与民族本位的旧思想之间形成张力,导致"传统"的发现并产生复古思潮。然而文体的复古不一定就等同于文章内容的复古,内含革命性的新知识话语不一定以同样崭新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出来。相反,复古的文体往往承载着更为激进的话语内容。推动辛亥革命并率领国故运动的"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喜作古奥晦涩的复古文章,遂世人称之为"国学大师"。然而,阅读其文便可知,章氏以复古文体表述了由来于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加上其独特的佛学诠释,他实际上为中国哲学思想话语的现代化转型做出了极大的理论贡献。章太炎承继了清代乾嘉汉学的考据学传统,企望清代汉学能够产生科学的现代话语,同时始终坚持使用复古笔法。这种看似矛盾的姿态因何而成?有何目的而为之?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他深受影响的乾嘉汉学,特别是戴震的天文历算学著作,着眼于两者之间的某种共同性,从而探讨文章形式的复古和内容的革新性质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究竟含蕴着什么样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