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金吉堂(1908-1978),原名金祈恕,河北通县人(今属北京市),北京畿辅中学毕业后,“不佞以读《元史》,渐及蒙古统治下之回教情形,进而注意及于整个的中国回教历史”,(1)遂全身心投入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从1931年始,金吉堂使用金祈恕、金吉堂、吉堂、希哈伦丁、沙不丁、奚利福等不同署名在《月华》旬刊、《禹贡》半月刊等民国报刊发表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文章。1935年夏完成的代表作《中国回教史研究》,更是获得尹伯清、白寿彝、王梦扬等中国伊斯兰史专家学者的称赞。  相似文献   
2.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党在长征时期宗教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结合实际,做好各项宗教工作。本文结合《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对该时期党的宗教工作的相关报道,探讨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探索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伊斯兰教传统哲学之中,“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伊斯兰教看来,通过“心”,人可以认识自身、认识世界、认识真知。伍遵契《归真要道译义》一书中有丰富的关于“心”的论述,本文将以该书为基础文本,对伊斯兰教传统中作为认识中介,并处于想象世界的心灵概念展开论述,厘清心灵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过程,最终通过清“心”的功夫论达到去除心灵的染污与遮蔽、认识真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归真要道译义》一书为清代经师伍遵契翻译的伊斯兰教著作,原作者是12世纪伊斯兰教哲学家拉齐,原著为波斯语,名为《米尔萨德》,该书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伊斯兰教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经学系传谱》记载,明清时期的经师多喜讲授《米尔萨德》,《米尔萨德》还被列为经堂教育的必修教材。"命"与"性"是《归真要道译义》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一方面它们对应着伊斯兰哲学中的灵魂观念,另一方面被译者用极具儒学特色的"命"和"性"概念表述伊斯兰的灵魂观念。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既有利于深入研究伊斯兰哲学的深刻义理,  相似文献   
5.
<正>明清伊斯兰文化中有丰富而深厚的“崇俭戒奢”传统。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文献中关于“崇俭戒奢”的论述、记载,从心性、礼俗、人格等多层面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崇俭戒奢”思想。明清穆斯林学者将“崇俭戒奢”视为穆斯林心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穆斯林礼俗生活的重要原则,更是穆斯林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