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房山云居寺石经,简称"房山石经".始刻于隋大业(605)年间,为静琬法师创刻,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刻大藏经,有"北京的敦煌"之称.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经典用纸帛写成,每遭"法难",不易保存.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三武灭佛"的悲剧,对佛教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静琬时期已经过两次灭法事件,他深感佛经保存的不易.隋统一中国,文帝杨坚笃信佛教.静琬生当其时,遂发愿刻造石经.据明人所著《帝京景物略》载:"慧思虑东土藏教有毁灭时,发愿刻石藏,密封岩壑中."其"座下静琬继承遗愿,刻经以石,以备法难,可充经本之用."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九年三月三日,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在石经山雷音洞前面的石栏板下面掘出一方残碑,长32公分,宽37公分,厚10.5公分,艾叶青石制成.残碑上、下方均被凿断,从断痕考证,是在很早以前被不明其价值的人将原碑断为三截,用作衬砌石料.现存残碑为原碑的中腰,碑阳、碑阴及两侧均磨平.残碑于碑阳、碑阴两面刻字.碑阳现存文字十二行,每行十字.其中第一行漫漶,有七个字形依稀可见,尚待辨认;第二行末二字、第十行末一字完全损失;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的首字之上,尚残存其前  相似文献   
3.
1987年8月7日下午在清理云居寺行宫院遗址时,出土一方金天眷三年(1140)沙门玄莫和俗弟子史君庆撰刻的《镌葬藏经总经题字号目录》碑,长71公分,宽42公分,厚6公分,左上部缺角10公分,但字迹清晰可辨,详细记述了辽金之际所刻石经24帙,248卷的目录。房山石经创刻于隋大业年间,历代相传,至明末清初而告终。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至1958年由中国佛协同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的专家学者对房山石经进行清理、发  相似文献   
4.
北京房山县西南40里,有奇峰一座,挺拔秀丽,矗立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央。山腰常有白云缭绕,古名“自带山”;山坡多生莎题草,高可没膝,又名“莎题山”;山上有洞窟九座,閟藏石刻佛教大藏经版4196片,已历千年,故又通称为“石经山”;山顶突起五座高台,僧人以之比拟古印度五天竺圣地,俗称“小西天”。山之两南麓,有千年古刹云居寺,创建于隋唐之际,至辽圣宗时期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该寺坐西朝东,依地形之高下而筑殿堂,错落有致;寺之南北双塔对峙,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