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阴蹻穴探秘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谈到了丹功四秘窍,其中的第一秘窍就是阴穴。它究竟秘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称之为第一秘窍?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脉总源阴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  相似文献   
2.
丹道修炼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由炼精、炼气、炼神,直至精气神合而为一,获得从后天入先天,由气功而丹功的长期修炼而成的。有的在明师指导下进展迅速;有的皓首穷经,劳而无功;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火入魔。其差别如此之大,关键是什么?一者是否有明师指导,这是丹功修炼的关键;其次是不能急于求成,计日行功,欲速则不达,反而会进入误区。三是要穷理实修,持之以恒,从而建立起成功的信心,久之自有成效。“水到渠成、薪多肉烂”,乃自然之理也。一、盗者,道也古云:“盗者,天地之道也”。这里讲的意思是:天地之道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浩瀚众多的丹经道书中 ,《唱道真言》被认为是道教炼心方面的名著。《唱道真言》不仅讲了炼心、炼丹与炼形的方法 ,同时也系统地论述了丹道功夫的基本观点。静修的方法是祛病延年 ,静修的要领是在清静无我中应物不迷 ;静修的特点是一经入门之后 ,自然妙绪纷来 ,不由自主 ,自有真意为之导引也 ;而静修成功的要诀 ,又在“玄关一窃”。有此静极而动之一觉 ,自会修道有成。一、静修目的《唱道真言》讲 :“仙家重炼气 ,淘出纯阳之体 ,金光法界 ,自我为之 ,此谓气长生。”在行持中 ,无论是炼性或炼气 ,均是从静中修炼而出。所谓“长生” ,乃“祛…  相似文献   
4.
《会真记》全名《西山群仙会真记》,乃唐代道士施肩吾所撰,是内丹修持派中的名著。曾在《旧仙传》中称吕岩之后,有施肩吾撰《会真记》以继之也。该记分二十五篇,乃西山得道仙真“阐扬妙蕴”,演说玄机,发明太上至言。超凡入圣之道“的重要著作”。对后来学道之士的影响极大。现代就其“养生益寿”的论述,综合于后,对有志于丹道修炼者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无为养心张伯端在《悟真外篇》中讲:“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主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手足。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皆后段事矣。”因为从道家身国同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唱道真言》的丹道观,是《真言》对丹道工夫的系列论述:如开始即对虚无自然、无为而为的指导思想进行阐发,其次提出在性命双修的原则指导下,以静观为主,凝神为要。进而强调在真意元神的主宰下,采取药物,火候付之自然,不急不缓,功到自然成。最后论述:无物有形,变化莫测,以象神丹之妙用。因为先天之物,分合无端,形态各异。分之而贵通于一身,合之可静藏于一窍。丹基之神乃阴阳二交合之真,静虚之至,其神自灵。可攒簇五行,会合万句。对修真之士,随时诱导,多方启沃,直到你工夫圆满,通玄达妙,皆其神之力也。虚无自然无为而…  相似文献   
6.
静坐修炼的关键在于一个“静”字。在行功中能入真静就能在静极而动中产出肾中真阳,自动运转周天。然后由动极而静,入于杳冥之境而产出心中真阴。真阴真阳相交,在定中结丹。由定而空,入于虚无之境,则进入更高阶段的修炼了。这个过程是静坐行功的一般进展情况,在具体操作上还有其一定的步骤与方法,大致讲来有这么几点:一、一心清静“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所谓凝神,即一心清静之法。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讲:“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于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  相似文献   
7.
,先天,自虚无中来,为万象之宗,天地之祖。无形无象,无声无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然虽无形却能生形,无象却能生象,其所以为创生宇宙万物之祖也。当父精母血交媾之时,先天元即落于其中,成为新一代个体生存之原。故先天之人人皆有,并不缺少也。既然人人皆有先天一,那又何必进行采炼呢?人们从父母交清中获得的先天一是与生俱来的,以乃天赋之性也。不过因人的禀赋有厚薄,成人之后又日渐损耗,所以要采炼之以补偿还原。邱祖云:“接天地无涯之,续父母有限之身。”这就是采炼先天一,向宇宙摄取能量,以补偿自身而获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