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仇     
尔沃德的娘正在廚房里做胡桃杏仁点心饀兒,口里还低声哼着一支流行曲子,心里突然感到一种沈重的憂虑,她于是止住口里哼着的曲子,撩起衣角擦了擦手,走到院子里,在院里恐惧不安地轉来转去,不知怎样才好。院子里很靜,只有穿过庭心的一条淺水溝里發出微弱的流水声。这更使尔沃德的娘感到寂寞,感到需要有个人在身旁,像邻家的哈米德娘或是别的要好的姐妹們,她們每次来串门,閑扯一陣,或者说些故事,都会給尔沃德的娘帶来慰籍。尔沃德的娘既恐惧又寂寞,一个人在院子里直打轉兒,不知怎样才好。后来听到街門的鎖眼里有鑰匙轉动的声音,接着瞧見自己的丈夫——尔沃德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佛教历史象佛教本身一样悠久。佛教对孟加拉人民的宗教、社会和文化生活,在历史上起过很长的陶冶作用。在一些考古遗址发现许多建筑遗迹,有佛塔、寺院和大量石刻和金属佛像、菩萨像、天神像,这就说明孟加拉国曾经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记载还有更多已被人遗忘的古迹,据信都已经湮埋于地下。考古发掘时偶然发现有佛像和其它历史古物,也不是罕见的事。事实上,在这一片宽广而古老的土地上,可以听到遍及一切的佛教往事的回响声。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幸福关系理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众说纷云其说不一的一个问题。 1.禁欲主义把道德与幸福看作一回事。近代的一些思想家,如斯宾诺莎等人也认为幸福不是对于善的报偿,而是善本身。如果以M代表道德,H代表幸福,可以把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概括为:M=H。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哲学家对印度能否創立哲学这个問題表示怀疑的不止A。师維采尔博士一个人;但是值得指出的,印度某些哲学教授对西方哲学研究方法頗有修养,但也都認为印度并没有創立过哲学。同时,在西方,也有一些思想家对偉大印度的古典文学如奥义書、薄伽梵歌和偉大的阿奇涅如商羯罗和罗摩孥閣極其颂揚。他們力圖判明,印度的偉大哲学傳統与古代希臘和現代欧洲的哲学傳統,能够  相似文献   
5.
这个人带来的启示是 ,他的哲学问题、话语和趣味是最俄罗斯的 ,但他毕生追求的是人类的普遍价值。———主持人手记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 (1 85 3- 1 90 0 ) ,杰出的历史学家谢尔盖·索洛维约夫的儿子 ,生于莫斯科。年轻时对自然科学感兴趣 ,经历了一个宗教怀疑论时期 ,但其思维框架是唯物主义的。在以优异成绩完成中学学业后 ,进入莫斯科大学物理和数学学院。翌年兴趣发生转变 ,迷上了哲学。 1 874年 ,他聆听了莫斯科神学院的讲座。索洛维约夫以《西方哲学的危机 (反对实证主义 )》的硕士论文答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这部著作具有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商业制度为穆斯林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了非常明确的训示与指导。深受伊斯兰经商思想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新疆维吾尔民族经商活动已形成其独特的商业文化,维吾尔族民族崇商从商,重契约守信用,注重交易公平。笔者认为,坚守诚信经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会使新疆维吾尔企业更加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皮尔士有关数学、形而上学和逻辑学之间关系的理论进行了辩护.与常识观点不同,皮尔士认为,以学院逻辑为主的逻辑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的任务在于对思想进行有效控制,以便获得真理.数学不需要这样的逻辑学,因为数学不是一种实证科学,它所关注的不是实证事实或真理,而是精确、清晰和连贯.数学是对经验事实的理想化,因而它首先需要的是想象力、专注力和概括力.在皮尔士看来,科学的形而上学应该是一种探讨经验事实的实证科学,它需要逻辑学尤其是学院逻辑来加以控制,因而形而上学需要逻辑学.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在《情感及伦理生活》文集的亚洲情境中,情感成了私人和公众之间的重要连结。正如公众主要是由私人个体所组成,私人个体的情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公众的情感,反之亦然。情感在许多案例中被证明是使得统治阶级的政策和宣传能够被民众接受并支持的关键性说服因素,而且它还提供了次级社会运动和统治政权之间协商和妥协的中间地带。情感提升了人类社会之内以及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接纳的这一特性,就是其伦理价值的基础,以及在亚洲视角看来情感是如何成为伦理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瓦伦斯为悼念梅劳-庞蒂逝世而作的。作者为梅劳-庞蒂吹噓道,“梅劳-庞蒂的思想,和通常发表的恰成对照,绝不合有什么从头开始的暗中摸索,絕不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来和某种先前的理智上的定論作斗爭”。作者认为,虽然胡塞尔在《行为結构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黑格尔在《知觉现象学》中“成为中心”,但是,梅劳-庞蒂不論是对胡塞尔或对黑格尔,“都毫不动搖地保持着自己的立場”。作者詳細地說明了梅劳-庞蒂怎样从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出发,而又离开他們,达到自己的带有經驗主义色彩的主覌唯心主义結局:“整个的存在物都是生根于知觉之中,以知觉当作它的泉源和出发点”。瓦伦斯說,梅劳-庞蒂所談的乃是“一个人性問題,正是这种人性創造了这个唯一可能的世界。人是唯一能够揭示一些东西的存在物,而一切揭示——这个世界只有通过这种揭示才得以出现——乃是来源于我們和事物的实际共存状态”。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为梅劳-庞蒂的主覌唯心主义作了許多吹捧和宣揚之后,紧接着就竭力歪曲和攻击馬克思主义哲学。瓦伦斯一方面强調“梅劳-庞蒂和馬克思取得一致的一些論点”,胡說什么“象馬克思一样,梅劳-庞蒂在实在的各个平面上都闡明了并且强調了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发展并确立起来的那些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辯証結构”,认为“人与人之間的关系的基础是建立在以征服自然为目的的工作之中”,企图以存在主义曲解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瓦伦斯則大力发揮梅劳-庞蒂反对馬克思主义的論点,誣蔑馬克思主义是“荒謬的”,說馬克思指望人民群众自觉地創造自己的历史而达到无阶級的社会“这种希望是会落空的”。  相似文献   
10.
《管子》的治国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礼法并用、德刑并重,发展经济、农商并重,为历代君王将相和学者所尊崇和探究。文章立足于《管子》成书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从周公和姜太公两者的治国思想探讨了《管子》治国思想的渊源,以期从历史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管子》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