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申池"考辨     
“申池”是齐国苑围,魏晋以来,遗址失考。由于杜预一个“疑是齐都申门左右水池”的猜测,后来编人《康熙字典》《辞源》据以为真,遂成定论。根据《史记》《左传》《孟子》等大量相关资料的分析,实际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地方和村落名称、地下发掘等因素的多方考证。证明这一结论是错误的。“申池”是一个颇具规模的苑围,在当时的时水——现在乌河上游,以临淄区凤凰镇申桥为中心的方圆数十里的乌河流域地带。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大国都有自己的苑囿作为王公贵族游猎的场所。那么作为五霸之首、七雄之一的齐国,有无一处距国都较近的王家苑囿呢?有。那就是“申池”。可惜作为齐国苑囿的“申池”早已为历史湮没了,在现代人关天齐文化研究的文献中,“申池”的概含都是从《康熙...  相似文献   
3.
王秀亮 《管子学刊》2010,(1):117-120
桐林(田旺)遗址的本源是什么,至今在学术界莫衷一是。根据先秦古籍中的资料互证、地下发掘、地名遗存、地理形势等多种依据综合考察分析证明,该遗址就是先秦齐国的国之仓廪"雍廪"的遗址。"雍廪"《史记》又记做"雍林"。遗址东侧的"桐林",也就是现在的遗址冠名村村名,实际就是该地命名的古音遗留。可以基本廓清,在历史流转过程中,该地名称先后经过了"雍"、"雍廪"、"雍林"、"渠丘"、"西安"、"桐林"的转折演变。  相似文献   
4.
淄川黉山本为鬼谷子办学之地,三国《典略》、元《齐乘》等文献都记载了这一信息。但是因年代久远,史料匮乏,渐生模糊。宋代《太平寰宇记》误将郑玄著书附会于此,并被《齐乘》等不少著作引用,后世遂难辨真相。从古代文献、地理环境以及鬼谷洞、藏梓村、将军头、苏相桥、孟及等黉山周边众多与鬼谷子办学相关的古迹遗存综合来看,这儿的确是鬼谷子办学之地。相关资料和遗迹也说明鬼谷子确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领时代潮流的成就卓著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王秀亮  姜磊 《管子学刊》2012,(2):114-118
画、画水是商周时期齐地的地理名称,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的重要水利工程,今人已不能确认其遗迹.综合历史文献、地理环境、出土文物和方言遗存,可以基本确定:画水今谓之淮阳河,但仅其源头部分为是,下游东西走向部分为齐渠;齐渠是齐国沟通淄水、济水、小清河以及渑水、系水、画水、时水等水系的古运河,“运粮河”正是齐渠的主体部分.画,以水为名,因为齐渠缘故,画水被中途截断,以水为名的画邑由此而俗称“半截河子”,并演变为两个村庄,现村名为南太和、北安合,辖属临淄区朱台镇.  相似文献   
6.
齐地命名由来,至今莫衷一是。《史记》记载的“天齐渊水”说,司马迁自己也不以为然。字形分析之麦穗说、箭镞说,都与齐字早期的圆形构符不符。此外主张为某一封地、城邑的多个说法,均缺乏力证。据甲骨文资料及字形分析,结合新发现的《尔雅》、《山海经》的资料佐证,“齐”即“济水”,周代齐国的封地即济水流域。召康公界定齐地“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正是古代“四渎”分域之济水流域轮廓描述。《尔雅》证明古代山东半岛与济水流域对称为“勃齐”。所以说,古齐命名源于“四渎”之济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