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上,人们对不同个体行为是否违背道德的判断是完全一致的。本研究提出,人们对社会距离线索的知觉会影响对道德行为的判断。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从社会距离直接启动和社会距离线索启动的角度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较近的社会距离启动及社会距离线索都能促使个体采取更温和的道德判断,功利主义的色彩比较浓厚,而较远的社会距离启动促使个体采用更加严格的道德判断,表现出道义论倾向。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一结果对未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IAT效应在不同目标概念水平上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IAT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对不同概念词的内隐态度之间的差别。结果发现,八组实验材料都产生了显著的IAT效应;不同性别的测验材料的IAT效应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喜好程度的测验材料的IAT效应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两个因素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IAT效应既可在上位概念水平上产生,亦可在下位概念水平上产生。  相似文献   
3.
寄养家庭属性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崔丽娟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02,25(4):429-431
本研究在对家庭寄养儿童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家庭属性因素与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测评量表,并对寄养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寄养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2.影响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特质因素有寄养家庭结构和寄养父母的和谐程度;3.对寄养儿童生活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寄养家庭社会因素是情感满足、行为支持、家庭主导情绪、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4.
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邱扶东  吴明证 《心理科学》2004,27(5):1214-1217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旅游决策影响因素问卷》,对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可以分成六个类别.即旅游服务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群体支持因素、个人心理因素、个人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此外.旅游决策还受决策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时间距离对自我差异的自动激活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首先启动个体不同的时间自我知觉,然后利用评价性条件反射使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中止,以检验对价值偏好的影响。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当消极情绪词语和自我词语同时启动时,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回落到未激活前的基线水平,并使得远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可能自我差异或近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当前自我差异减弱,从而导致价值偏好不再随时间线索发生系统改变。研究最后讨论了这一发现对自我调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了普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核心自我评价、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与专业教师存在差异;(2)工作压力、核心自我评价、职业认同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3)核心自我评价调节着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的关系;工作压力经由职业认同影响着工作满意度,且这一中介效应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尊结构的压力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明证  水仁德  孙晓玲 《心理科学》2006,29(1):68-72,67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自尊的两种不同元素,自尊结构指的是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结合形式。本研究探讨了自尊结构对个体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个体的高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结构表现出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高外显自尊/低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高内隐自尊、低外显/内隐自尊个体没有表现出压力的调节效应。研究最后探讨了自尊结构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以往对自我透视和价值偏好的研究,本研究提出自我差异是引发价值偏好出现分离的原因之一。两项研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害怕的可能自我,大学生在期望可能自我上体验到更大的差异;在可能自我差异激活后,理想主义价值在个体的价值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当前自我差异激活后,实用主义价值占据主导地位;当下目标和当前自我同时启动时,与当下目标未启动时,两组个体对价值偏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138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家庭仪式问卷、亲子依恋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探讨了家庭仪式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仪式、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控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在家庭仪式与自我控制之间起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包括三条路径: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亲子依恋-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提出,人们对事件的解释会随着对事件心理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真实性)的知觉而发生系统改变,从而影响人们的反应.具体来说,当知觉事件的距离较远时,人们使用抽象、本质和总体的特征对事件进行表征(高水平解释);当知觉距离较近时,人们倾向于以具体、表面和局部的特征对事件进行表征(低水平解释).解释水平的这些差异有着重要的心理意义在远距离条件下,与高水平解释相关的特征在个体的决策和判断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近距离条件下,与低水平解释相关的特征在决策和判断中更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