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最近,我一因一项任务,和郑板桥有一番"亲密"接触.原来已知道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是所谓"扬州八怪"之一,他写的"难得糊涂"四字在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以及扇子上、笔筒上、墨盒上,多处可见到.现在,我翻阅了<郑板桥集>和相关资料,对郑板桥的生平事迹、诗文书画成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郑板桥其人的人品人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郑板桥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风格,自成一体,人称"板桥体";现在我分明感到,郑板桥的人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也可说自成一体,这是一种"板桥体"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盛夏。台北市西南方向通往乌来旅游景区的公路附近,新店的花园新城别墅区恬静而幽雅。在这里,我有幸拜会了大名鼎鼎的《丑陋的中国人》的作者柏杨先生和他的夫人诗人张香华女土。 柏杨在海内外华人文化界是无人不晓的,而张香华对于许  相似文献   
3.
《云礧国画集》于2013年1月由海燕出版社出版,精装彩印,8开本208页,收入国画作品258幅,分花卉蔬果、禽鸟鱼兽、山水风景三大类,内容丰富,光彩亮丽,美观大气,赏心悦目.作者云礧是雷布均先生的笔名,他原是一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已经退休.在职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临摹古今国画名家的部分作品,对国画艺术孜孜不倦地钻研、探索,退休后更是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进行国画创作.如今,他从自己的作品中选出部分佳作结集成册,出版发行,真是可喜可贺!云礧先生对于国画艺术长期进行研究和创作的刻苦精神,以及他的画作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和人文境界,使我激动,使我赞叹,同时,也使我开始思考一个有趣而重要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国画艺术为何竟然能够让众多文化人如此着迷?  相似文献   
4.
中位之美     
读清代褚人获《坚瓠集》,见其中戊集卷三有李密庵《半歌》,特别有意思。阅后仔细琢磨,不免产生一些心得,愿与二三文友叙谈一番,可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先来看看《半歌》的原文: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僮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相似文献   
5.
琴文化漫议     
中国琴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和中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同步。琴的制造不单是古代音乐、古代科技方面的成果,而且和古代中国人的哲学理论、宇宙意识、社会观念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琴文化的精要在于“和谐”。联系今天现实,我们可以从琴文化反映出的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引发思考,获取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