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情境实验考察存在不安全感对内隐物质主义态度及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探索潜在的动机机制:控制感寻求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存在不安全感组的内隐物质主义态度显著高于低存在不安全感组,控制感寻求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但存在不安全感对外显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果为死亡心理防御的动机机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对中国被试而言,物质主义也是个体应对存在不安全感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可以满足个体寻求确认和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智慧与幸福是人类的普遍追求。智慧与自我实现幸福感(eudaimonia well-being)正相关得到研究者的普遍认同。智慧与享乐主义幸福感(hedonia well-being)是何种关系, 仍在争论中。从智慧发展的角度, 学者提出了积极人格发展观和发展历程观, 对智慧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结合中国文化及智慧和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提出发展水平观:随着智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个体幸福感的来源、持续时间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未来宜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选择和编制适宜的智慧和幸福感测量工具; (2)澄清智慧与幸福感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智慧与年龄的关系是智慧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议题。青少年时期及成年早期是智慧的萌发期为多数学者所公认,但在成年期个体的智慧与年龄关系的问题上,学界尚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主要有增长论、衰减论、稳定论、高原论四大观点,前两者的实证支持较少,后两者则有着较丰富的实证依据。在对上述理论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认为实证层面有三项任务最为紧迫、理论层面有六大问题值得探讨,并提出了基于"个体-情境"差异的"智慧-年龄"关系理论,试图为智慧与年龄的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社区居民及社区骨干的社区和谐观,在13个社区对24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立足社区心理学中国化的视角,对27万字访谈文本进行主题分析发现:(1)社区和谐可划分为安定式和谐、融洽式和谐、共赢式和谐三种形态,三者层层递进,分别反映了大众对“不吵不闹”的良好社区秩序、“仁慈友爱”的良好社区氛围和“蓬勃发展”的良好社区局面的理解和期盼;(2)社区和谐的成因包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把握,其结果可以从时程(长期/短期)和场域(全局/局部)两个角度归纳。总之,当代社区和谐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具有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