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艺与其他艺术学科门类相比较,它最具有生活性,是用的艺术,而不是看的艺术。一旦漆艺失去生活的、民用的与通用的工艺特点,它的命运只能是进入博物馆而变成墙上的艺术。漆艺作为造物工艺,它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艺术性,与美学有着家族相似性。在当下,漆艺就是生活的美学,美学的生活关乎漆工艺。笔者就此略论现代漆艺与美学的生活性与当下性,以期为当代漆艺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绘丹 《思维与智慧》2011,(10):63-63
看过一个主题为“幸福”的摄影展,所有图片都围绕“幸福”取景。正因如此,它极大提升了我的兴趣。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走进展厅,很快被一幅幅画面吸引。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4.
潘菽 《心理学报》1959,4(3):3-6
我在这里的发言是一个临时发言,一方面談談我对討論会的一点感想,另一方面就討論中的一个問題談談我个人的看法。 这次討論会,个人感到收获很大,給我个人的启发很多。最大的收获是去年批判会上所提出来的一些基本問題在这次得到了明确。当然不一定全部明确,但至少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明确了。这說明北京心理学界前进了一大步。因此大家很高兴。由于这些基本  相似文献   
5.
论人的实质的自然方面——新三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菽 《心理学报》1985,18(1):3-16
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门主要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要从人出发而又归结到人。它所以要从人出发,就在于研究开始之前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先要有一定的大体正确的基本看法以作为研究工作的一种指针。而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又是要科学地阐明人是什么以求取得对人的实质充分的正确理解。所以,人的实质问题对心理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潘菽 《心理学报》1979,12(1):4-12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科学文化也将要进入一个崭新的光辉灿烂的繁荣发展时期。我们的心理学面临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期,应该怎么办呢?我想就我们心理学会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举行第一个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年会的时候,对这个问题讲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提供同志们参考、讨论并请指正。 华国锋同志向我们指出:“‘四人帮’的垮台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7.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967名青少年被试(平均年龄13.22±0.36岁,男生1018人)进行三年追踪,运用个体定向方法考察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异质性共发模式及其稳定性、与同伴关系间联系。结果发现三时间点均存在5个身体—关系攻击共发模式组:高身体—关系攻击组、中等身体—关系攻击组、中下身体且低关系攻击组、低身体且中下关系攻击组、低身体—关系攻击组,表明两类攻击总体上表现出水平一致或类似的共发模式,且具跨年龄一致性。各共发模式身份表现出有差异的跨时间稳定性,低攻击组稳定性最高,其次是高攻击组、中等攻击组,低身体且中下关系攻击组转变概率最高。高攻击组同伴拒绝水平最高、同伴接纳最低,低攻击组反之,其他组同伴拒绝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攻击组,为两类攻击亚组共发模式提供了效度证据。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人们达成了诸多反歧视共识。然而面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能否当老师"这个复杂事件时,反歧视的专家批评意见与非歧视的公众自我评价之间呈现矛盾的状态。这种矛盾状态的背后隐含着反歧视与非歧视的解释鸿沟。从法律的描述性、伦理的规范性和实践的合理性三个层面反思艾滋病反歧视,或许可以为"反歧视-非歧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大众对文化领域的需求大幅增加,交互设计作为一种参与性设计,其理念已成为设计创新的新趋势,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强调物质体验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体验。交互性功能雕塑具有技术性、艺术性与互动性,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并通过科技的手段达到互动体验。在传统的雕塑中,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是单一而又单向的,是“被动的互动”,而交互性雕塑吸引审美客体的参与,作品形态、颜色等的转变由参与者决定,使接触作品变成极富乐趣的体验过程。而且在现代化城市公共艺术理论体系里,对交互性功能雕塑并没有系统的说明,只有少数单个具有交互性的雕塑作品存在;与此同时,全民健身的概念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认可,健康生活必定成为世界的潮流。所以本文将针对交互性功能雕塑的使用者以及交互方式做一个具体的阐述。通过对交互性功能雕塑设计的研究,探索交互设计在公共绿地健身功能雕塑设计上运用的可行性。本文着重探究交互性功能雕塑的设计原则。这种探索既丰富了公共艺术的意义,又会对现代公共艺术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取某市三所普通中小学四、六、八、十年级的755名青少年为被试,使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家庭亲密度、家庭道德情绪和责任感与青少年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家庭亲密度、责任感与学校适应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家庭亲密度和责任感高于男生,外化和学业问题少于男生;家庭亲密度、道德情绪和责任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2)家庭亲密度正向预测道德情绪和责任感,直接和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3)责任感负向预测学校适应问题,并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适应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各指标的拟合效果较好。家庭亲密度、责任感是学校适应问题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