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产权结构、交易方式与苏南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必胜 《学海》2002,(6):33-40
本文主要从要素和产品的物理属性出发研究苏南制度 ,而不是从制度出发研究制度。苏南乡镇企业较高的资产专用性 (与作坊式家庭企业相比 ) ,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下 ,则使它较多地选择了非市场化交易方式 ,由此产生的利益集团成为延缓产权改革的重要力量。技术的进步 ,以及中国整体市场化水平的提高 ,改变了公有财产的物理属性 ,界定和实施产权的交易成本降低 ,为提高苏南的产权清晰度提供了条件。因此 ,我们认为近年苏南的制度变迁 ,仍可视为效率原则引导下的自我革命 ,属于内生自发演进范畴。本文分三部分 ,分别研究苏南的土地、资本、劳动和组织对苏南制度形成和变革的影响。第一部分研究河流等资源的物理属性对苏南产权结构的影响 ;第二部分研究苏南乡镇企业较高的资产专用性对选择交易方式的影响 (技术成本问题 ) ,同时涉及交易的制度成本问题 ;第三部分研究劳动和组织 ,主要分析企业家的发育以及与模式演进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潘必胜 《学海》2003,(6):32-37
本文从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定价和乡村组织结构方面讨论公平税负问题。改变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 ,通过竞标发现公共物品的适当价格 ,进而成为居民选择生产商的依据 ,是实现公平税负的根本途径。另外 ,在组织建设上 ,削减行政机构及其冗员 ,强化乡村居民自治组织 ,形成公共物品的外部治理机制 ,是发现公共物品价格和公平税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