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工作记忆缺损与各类精神疾病的关联被逐渐阐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工作记忆训练能否作为干预手段应用在精神疾病领域中。当前,在对ADHD、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成瘾障碍和自闭症患者进行的工作记忆训练中发现了训练近迁移、远迁移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的相应证据,以及直接(通过提升工作记忆能力起效)和间接(通过提升其他关联能力起效)两条效益路径。此外,一个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训练范式应当就三个层面进行考察:训练的一般成分(即受训的核心加工过程),训练的疾病特异成分(例如情绪工作记忆训练);以及训练的辅助性成分(例如动机、策略、慢波睡眠等)。未来研究需要关注适用不同精神疾病的训练范式与程序,促进工作记忆训练的定制化,并且通过完善评估手段进一步澄清工作记忆训练在病患中的效益机制。  相似文献   
2.
潘东旎  王道湍  李雪冰 《心理学报》2018,50(10):1105-1119
工作记忆训练的训练获益能够迁移至与工作记忆相关的各项基础认知活动中去。基于情绪认知控制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密切关联,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情绪性双维n-back训练, 并且验证利用手机APP搭载训练任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APP的短期双维n-back训练能够使个体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活动记忆任务、数字转换任务、Stroop任务上的成绩产生相较控制组更大的进步, 表明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工作记忆的容量和中央执行功能。然而, 基于不同情绪材料的训练(中性、负性、正性)在各类迁移上差异不大。短期训练无法迁移到情绪Stroop任务中, 即无法产生特异的情绪控制上的效益。双维n-back任务通道单一, 且搭载于手机APP, 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将情绪材料单纯地糅合进工作记忆任务中的价值与意义须被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