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国这个欧洲西部的岛国,气候宜人,绿色如画,建筑古朴凝重,人民彬彬有礼。我来到这里感受颇多,但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其丰富的宗教文化。我利用星期天及假期,先后走访伦敦、伯明翰、牛津、剑桥、利物浦、爱丁堡、格拉斯哥、考文垂和约克等大中城市以及英格兰西部乡村。每到一处,必访当地的教堂,去过的20几处大小教堂,大部分直接经历其举行的宗教活动至少一次(包括坎特伯雷大教堂),小部分只作为名胜参访(如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利物浦大教堂)。虽参访时间有限,但毕竟近距离亲身体验观察,这里只就我考察所得大致印象以“多、…  相似文献   
2.
说起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知晓者一定不少,但如果笔者提出“克隆”这位星将,是否会惹来非议呢?就麦克阿瑟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人格而言,我想多些麦克阿瑟似的人,少些心术不正的人是不会有异议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真知灼见的下级往往容易冲撞上司,在某些场合就会使上司难堪,不开明的上司如遇爱出点子,敢冒犯的下级,常常会丢失面子,因而也会产生嫉恨心理。由于下级的命运时常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反刍这一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在体象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体象量表(BI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SS)和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对150名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乳腺癌患者的体象可以正向预测PTSD和PTG;(2)乳腺癌患者的反刍在体象和PTSD的闯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中起中介作用,在体象与PTG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体象既可以正向预测乳腺癌患者的PTSD和PTG,也可以通过反刍的中介作用影响PTSD。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道德"之间的同一性及其生成的"公民道德",有待由"发生"到"诞生"的理念革命。"公民"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承认,"公民道德"的真谛是通过道德生命的生长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公"之"民"或"道德之‘民’"。道德之"民"的诞生经历了"伦理上的造诣"—"道德世界观"—"道德主体"的辩证过程,展现为"伦理人"—"道德人"—"成人"的有机生命进程。"德"或道德在本性上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伦理是人类的家园,伦理家园的守望迎来"精神"的日出。伦理造诣—伦理家园—伦理精神是"伦理人"诞生的三部曲。"道德世界观"是道德世界的自我意识,以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即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义与利、理与欲、归根结底公与私的对立及其自觉为前提;但是道德世界观的本质是二者之间"被预定的和谐",关键在于必须透过道德行动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现实中对立—信念中预定和谐—通过行动实现和谐,是"道德人"诞生的生命节律。"道德人"的发展,是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主体经过"良心—善—道德世界"的诞生过程,良心扬弃道德世界观的"二律背反",但内在"一个人的心"与"所有人的心"的矛盾;"善"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但具有抽象性;道德主体扬弃良心与善中的矛盾与分裂,"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追求并达到"成人"境界。"公民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既是"公民"与"道德"同一的道德主体的创造,更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同一的人的世界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表达就是价值共识或根本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是精神世界的一种顶层设计,不同文化生态具有凝聚价值共识的不同路径,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国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我的观点是,贡献精神世界的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在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展开。在伦理型的中国文化中,为何价值共识的顶层设计是伦理道德而不只是道德?现代文明和现代道德哲学凸显道德,故意冷落伦理,因而无论价值共识还是道德共识都因缺乏基础而难以生成。为什么?理由很简单,伦理是存在及其认同,道德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无聊倾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和影响机制,选取云南省和山东省5所普通中学的155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无聊倾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2)学习倦怠在青少年无聊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形成的内部机制,并基于I-PACE模型构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过程模型,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由陈兵、邓子美先生合著的《二十世纪中国佛教》一书,于2003年4月由(台湾)现代禅出版社出版。全书40余万字。  相似文献   
9.
谈人格     
作为哲学概念的人格是指人在社会中形成的赖以调节自我的思想与行为来适应和改造周围环境的精神素质。马克思说:“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70页)这就为人格的定义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地方遭灾了,国家开办粥厂赈灾,和坤去视察粥厂时随手抓了一把沙子撒在粥里,纪晓岚很生气地问和珅你这是干什么。和珅说,真正的灾民饥肠辘辘,是不会在乎粥里有沙子的,来蹭吃蹭喝的就不来了,这样才能让最困难的人活下来。纪晓岚看到了表象,和珅却看到了表象背后的深刻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