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廷相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基础上的。“圣人”是道德理想的最高人格;“存理去欲”是通过道德教育达到“圣人”境界的根本途径;而“动静相养”又是“存理去欲”的基本修养方法,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学说。本文就王廷相的修养学说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在道德修养上,王廷相同周敦颐、二程、朱熹等理学家存在着重要的分歧。如何才能“存天理,去人欲”呢?这需要做一番道德修养的工夫。这个工夫,周敦颐叫做“主静”,程朱叫法“主敬”,而王廷相则叫做“动静交相养”。这是王廷相道德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由来已久的智力因素理论适用性问题加以讨论.在考虑了年龄变化这个为传统的因素理论家所忽视的重要变量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各种不同的因素理论可能找到它们各自的适当位置。从而使心理测量理论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大量研究表明:智力因素是年龄的函数,更好的因素理论应该是更能反映智力发展变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提到波拉尼这一姓氏,我们就会想起经济人类学的主要鼓吹者之一K.波拉尼(匈牙利名:波拉尼·卡洛伊)。可是,这位波拉尼还有一个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胞弟,此人就是《M.波拉尼的世界》主人公M.波拉尼(匈牙利名:波拉尼·米哈伊)。也许,随着M.波拉尼的思想全盘介绍到日本,科学和哲学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震撼。在这个意义上,R.盖尔威克的《M.波拉尼的世界》乃是赠给读书界的一份大大值得欢迎的礼物。实际上,早在本书问世之前,M.波拉尼的思想在日本就已有人问津了:佐藤敬三先生迻译了堪称他哲学精粹的《沉默知识的阶段》一书(1980年);  相似文献   
4.
“生命是什么?”——著者在本书中多次重复雪莱的这个问题,而他的回答却带有超乎预料的老生常谈性质:“它既是理化反应过程,又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悲与喜的体验。”这俩答案都有根据。本书无疑是综述从古希腊到现代欧洲生物学思想的少有的杰作。但是,如果想根据《生命观的历史》这一书名在本书中找出现代生物学面临的种种  相似文献   
5.
6.
饶恕     
希力 《天风》2007,(22):10-11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段经文对很多弟兄姊妹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它记载了当耶稣正在教导大家怎样对待有过错的弟兄时,彼得问耶稣当饶恕弟兄几次,七次是否可以?耶稣却回答要饶恕七十个七次。并且用了一个不饶恕人的恶仆的比喻,来让众人明白他们若不从心里饶恕弟兄,天父也要这样待他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三 启示 基督宗教称自己是一种启示的宗教。那就是说,基 督宗教不是人为的宗教。基督宗教是藉着天主的启示 而存在的宗教。 天主启示早在基督纪元前就已经开始了。在旧约 时代,天主首先通过以色列人的历史事件而启示了自 己。新约时代,天主的启示仍未中断,只不过启示的方  相似文献   
8.
一 教会 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竟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  相似文献   
9.
超扫描指同时记录多个被试脑活动, 以探索其社会互动脑机制的研究手段。从博弈论视角, 可区分超扫描任务中的冲突、合作与协作三类任务, 分离已有研究中未严格界定的“协作”与“合作”概念, 为超扫描研究的多人互动范式建立新模型。任务所包含协作因素的多少, 与任务是否涉及心理理论功能是影响个体脑间活动同步现象的重要条件。未来研究可结合进化博弈论等理论模型, 进一步探索合作与协作行为的差异及规范形成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洪戈力 《心理学报》1988,21(2):76-84
本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期儿童的智力结构进行了发展性探讨。以上海市区六岁、十二岁和十六岁儿童为对象,使用WISC-E测验和CRT测验进行了智力测量。以“一般因素理论”和“g_f-g_c理论”为框架,对其测量结果所进行的因素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是多种探讨智力发展的理论假设之组成部份。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学龄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因素逐渐分化,导致智力发展上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的形成和发展,为智力发展的“分化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