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修行如莲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意识中、行为中。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思想斗争中,下述的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对传统所理解的逻辑问题的创造性探讨,马克思是否起过重大促进作用?人们都很清楚,马克思常常被承认为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但同时却否定他在探讨逻辑问题上的任何作用。在资产阶级思想家中间不时地传来这样的声音: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至多不过是关于历史的学说,是与逻辑、“演绎意义的逻辑”理论毫无关系的、单纯的经验-描述理论。例如,鲍波尔说:“因为可以把逻辑看作为演绎理论。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根据假定,辩证法与演绎有某  相似文献   
3.
佛门常被喻为空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空”,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空”,是以“空法”看待万事万物,是缘起性空的“空”,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伦理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伦理思想包含着体面劳动的思想要素.体面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现实实践形态.马克思体面劳动观体现为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有劳动才体面,劳动者的劳动应是体面的劳动三大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体面劳动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伦理批判: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体面劳动的实践;另一方面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者因劳动不体面,无劳动更不体面,从事的劳动是不体面的劳动.现代社会实践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基本伦理要求是劳动者因劳动应体面,劳动者有劳动且能体面地劳动.  相似文献   
5.
康德道德哲学一般被视作形式主义的伦理学,这种形式主义的特征可以从《实践理性批判》中对想象的态度得到辨明。通过考察想象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位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虽然康德明确地要求在实践理性领域中排除想象,但他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把想象从他的道德哲学体系中排除出去。据此,康德伦理学不完全是形式主义的,舍勒对他的指责只有在一般和不严格的意义上才是可以接受的;第二,形式主义伦理学自身有其必要性,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特征一方面是他最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因压抑和束缚了想象力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作用而误解了实际道德行为,否定了实践智慧。通过这一例证式的分析,我们能够表明:任何一种伦理学,若不懂得想象在道德实践中的根本作用,就都意味着致命的缺陷。而想象的这种作用又包含先验想象力的作用和经验想象力的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压后皮质在大脑中紧邻胼胝体压部,在空间导航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在空间导航过程中的功能尚未明确,目前存在空间更新、地标领航和参照系转换三种观点。本文通过梳理上述观点,认为它们背后可能存在一致的认知过程,即对认知地图与环境布局进行映射。在基于认知地图的导航过程中,这种映射功能对于解释压后皮质的激活有一定的合理性。未来研究应该注重对压后皮质的功能定位,同时注意空间尺度和熟悉性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跳出掌心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那么,真的有如来佛这只手吗?为什么孙悟空跳不出这只手?  相似文献   
8.
人及其使命是别尔嘉耶夫创作的中心问题。“人是世界之谜,或许还是最大的谜。人之所以成为一个谜,并非因为他是动物和社会存在物,而是因为他是大自然和社会的一部分,是个人。整个世界和人的个性相比,和人的独特的面目及其独特命运相比,都算不了什么。人能感受到死亡的来临;他想知道,他从哪儿来,就到哪儿去。”①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别尔嘉耶夫走的是他自己的路:从马克思和康德到古典神学;从库占斯基和帕斯卡里,到德国神秘主义;从列昂季耶夫和索洛维约夫到叔本华和尼采;从弗洛伊德和荣格到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然而,正如…  相似文献   
9.
大脑的知觉加工并非单纯由外部刺激驱动,而是存在自上而下的知觉调控。尽管这一现象被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但其神经机制仍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系统介绍了知觉调控的神经基础、实现形式、研究范式,及其理论模型,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上修正主义的作用上田:今天的座谈会的题目是《日本唯物主义哲学的现状和任务》。就某种意义讲,日本唯物主义哲学的任务从来没有像现在达样巨大。日共七中全会的决议写道:“从整个形势说来,形势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当前的形势,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在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