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18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夫之治《易》前后 40年 ,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兵南下 ,南明弘光、隆武小朝廷相继灭亡 ,王夫之避居山野。此时治《易》侧重诠释《易》本文 ,但也注重义理 ,初步确立宋易义理学宗旨。第二阶段由于参加抗清实践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于《易》注重应用、经世。第三阶段清廷政权初步巩固 ,他研究《大象传》 ,侧重卦象所象征的义理 ,即人事的研究。第四阶段清廷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政治、经济、文化走入正轨 ,为他全面研究易学提供客观条件。开始易学总结时期。他治《易》这四个阶段前后一贯 ,只见延续与发展 ,与清初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我们只注意到了知识的客观化形式以及与个体主体不可分割的那些知识之间有着深刻的相似之处。在某种情况下,除了明确的知识外,还存在着不明确的知识,这种知识只因为反思的结果才能变成明确的知识。谈到反思,那么不论是对客观化知识的反思,还是对与个体主体不可分割的知识的反思,与其客体的关系原则上都是一样的。我们称反思是“客观的”,仅仅是指下述事实:  相似文献   
3.
三、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一)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一般特征苏联学者认为,社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他们看来,社会并非只是社会知识的客体。在科学发展的现阶段,出现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整体化,这些综合科学既是关于自然客体的知识,同时又是关于社会客体的知识。这说明,按照客体——社会和客体——自然界的原则把知识划分为社会知识和非社会知识并不总是合理的。社会认识是作为对主体——客体关系的认识出现的。社会认识研究的是特殊的客观实在——社会的、历史的实在。主体特点是这种实在所特有的。舍普图林指出:“这里的研究客体是非常特殊的。它把观念的东西和主观  相似文献   
4.
钱穆学术思想史方法论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穆(1895年~1990年),现代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他建立了以通史、思想史、文化史为主干的庞大史学体系,尤其是学术思想史在其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仅从学术思想史方法论角度来租论一下先生对学术思想史研究所做的贡献。一、不争门户与学有宗主的统一章学诚在论及《浙东学术》时曾有一句名言:“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争门户。”(《文史通义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钱先生一生治学精神。所谓“必不可有门户”,就是不争门户,为学贵在求通。所谓“学者不可无宗主”,是指学问…  相似文献   
5.
占与学的关系,既是易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船山易学非常关注的问题。他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占学乖离,主张占学不可偏废、兼顾并举,提出了以“占学一理”为特色的占学观,这不仅对处理占学关系有理论价值,而且对正确把握《周易》的性质及宗旨也有启发。一、反对占学乖离船山从《周易》本身出发认为,伏羲、文王、周公诸圣作《易》都主张占与学两者不可偏废,他们在重视占卜之术的同时,也注意到天人之理。他说:“伏羲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矣。”(《周易内传发例》一)伏羲画卦伊始,其卦象中阴阳二交升降、多寡隐见,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为学,通贯六经,尤擅长发挥经中义理.借经阐发己义,是他独特的经学诠释模式.其理势观则是这一思想模式的范例.一王夫之论理势首先重视对理势的界定.他论“理”,指出:“理者,固有也.”(《春秋家说》上卷)“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张子正蒙注》)卷五)“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非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而别有理也.”(《四书训义》卷八》)“理本非一成可执之物,不可得而见,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势之顺以趋者,理也.”(《尚书引义》卷四)“顺必然之势者理也.”(《宋论》卷七)“天者,理而已矣;理  相似文献   
7.
《了凡四训》为明末袁黄所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构成。"立命之学"来自用以训诫儿子的《立命篇》;"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分别取自《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又名《科第全凭阴德》),二者均取自早年的著作《祈嗣真诠》;"谦德之效"则是晚年的著作《谦虚利中》。《了凡四训》属于善书,主讲道德,其主旨是劝人为善,主要讲人的命运由人自己来把握,人孰能无错而关键在于改过,而且要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如此才能得到好回报,平安度过一生。作者在发挥自己的道德观点与主张时旁征博引,涉及儒释道诸多经典,且杂以民间宗教书籍。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苏联哲学界对社会认识问题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专著日益增多,涉及面也较广,下面仅就几个重要问题作一介绍,供感兴趣的人们参考。一、社会认识的类型苏联学者认为,就一般认识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认识,社会科学认识和技术科学认识三种基本类型。但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科学认识的整体化。然而认识的整体化特征也并非抹煞不同领域认识的特殊性。他们认为,社会认识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特殊关系,依其同人类的不同关系及其与不同活动类型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社会—哲学认识类型苏联学者强调指出,社会—哲学认识类型是社会认识的最  相似文献   
9.
自6、70年代以来,苏联哲学界一直对社会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进入80年代后,社会管理被写进哲学教科书,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了解这一动向,对于我国目前的改革和完善哲学体系都有积极意义。社会管理的本质苏联学者认为,社会管理既是一些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他们认为,马列主义本身就是一门管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管理在最一般形式上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对象。关于社会管理的本质,一般都认为它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管理在广义上就是有目的有系统的影响社会发展,是协调人们的努力以期达到一定结果的一种活动。学者们又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这种活动的本质特征。B·И·拉津认为,最广义的社会管理,它的社会哲学方面,“首先是指人们的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①Г·И·彼得罗夫则强调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