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姚卿  陈荣  段苏桓 《心理学报》2013,45(2):206-216
基于享乐品-实用品有关研究及购物冲量效应, 考察产品类型对购物冲量效应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实验一通过现场研究验证购买实用品提高后续购买概率, 购买享乐品降低其概率; 实验二为实验室实验, 再次验证该调节作用, 并验证内在原因:购买享乐品更可能激发内疚感、花钱的痛苦甚至负面自我形象和高层次目标, 导致理由性思维占主导, 前次购买引发的应用思维定式受到削弱。相比于实用品, 购买享乐品引发购物冲量效应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2.
医学教育中的动机:理论如何指导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研究者和心理学家认为,满足需要、强化行为、体现个性、减少不适,以及获得个人的发展和实现是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动因。基于回报的价值和对回报期望值的不同,人们对动机作了种种解释。Bandura把动机形成与刺激联系在一起。他断言,所有的人天生便能选择他认为有价...  相似文献   
3.
一起源杂志论文的范围不允许详尽地阐述本论文标题所规定的问题。本文作者只是把自己的努力与为了战胜否认在德国哲学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错误观点所已经作出的尝试结合在一起。资产阶级哲学史家库诺·费舍,文德尔班,宇伯威希一海因泽等把十七、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哲学描绘成唯心主义绝对统治的范围。只有费尔巴哈被认为是德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出色的代表人物。当时费尔巴哈曾指出在德国哲学中具有唯物主义传统。他在自己的著作“论唯灵论和唯物主义”中辟出事门的一章来谈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