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行如莲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意识中、行为中。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被困于陈、蔡期间,曾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穷困时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反问:"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那样的仁人廉士,也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孔子。  相似文献   
3.
在他的自传的最后一卷中,斯金纳提出了他辉煌成就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妙湛法师(厦门南普陀寺方丈、闽南佛学院院长) 我们这次能在上海开佛教教育工作会议,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转机。这次会议关系到我们今后的僧教育,关系到佛法的前途。我认为,从1980年在北京开会以来,这次会是最好的一次,可以说是谈到我们佛教的根本问题上来了。这几天大家讨论的办学的方针,认识可以说都是一致的,希望在今后的行动上也是一致的,行动上一致才能解决问题。我们朴老已80多岁的高龄,还在为佛教事业呕心沥血,我们诸山长老、大  相似文献   
5.
一、人生佛教之意趣佛法是佛所证的一切法实相,及众生可以由之证到诸法实相的方法。同时,在佛亲证的方面为证法,就佛对众生说的方面为教法,前者是契理的,后者亦兼契机的,这是佛法大概的性质。佛以所证的法应机宣说,佛在世时佛为法本,一切皆依佛说,佛灭度后,佛弟子结集佛法而流传于世,始有佛教。初为迦叶阿难等综合整理为《阿含经》,古译为“法归”,即一切佛法的汇归。后经几百年流分为各种部派,至五六百年间部派相争,不能见佛法的真相,于是龙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流行在我们的社会里,差不多在每个时期,都有时髦的服装、歌曲、体育、语言等等。所谓流行现象就是某种事物由于被人们采用而逐渐推广,生根以至消灭的一个过程。而这些事物能否成为流行现象,则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下述的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流行项目的特点和它的普及现象。1.流行的特点所谓流行现象是从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装饰、化装、直至音乐、绘画、文学、科学、思想(把这些称作流行项目)为止,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能看到的,而且它们都是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人们的所谓“新奇”“珍贵”的印象。这就是说,作为流行的  相似文献   
7.
智慧法轮     
主持寄语 《智慧法轮》从92年第1期开始,已经频频讲述了佛教的智慧。每回转法轮之时,我都很注意认真去“听”(实则当然是读),因为我觉得这个专栏的文章都相当不错,短小精辟,要言不繁。从这一期起,我从热心读者变成了主持人,那么,我该给大家奉献一份什么见面礼呢? 正在踌躇之际。  相似文献   
8.
医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代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医学是什么都是一个始终存在着争论的问题。本文在概括了以往关于医学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语义、思维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产生争论的根源。最后,本文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医学概念的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佛门常被喻为空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空”,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空”,是以“空法”看待万事万物,是缘起性空的“空”,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