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大致有两条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一是僧团的传教;其二是佛经的传译和流通。就佛经而言,不仅其数量极为可观,而且其外在形式亦有艺术化的倾向,其中篇幅较短,以四、五言为主的“偈颂”与中国传统诗歌极为相似,这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僧人对这一形式非常喜爱,他们常借偈颂传法于后学。在传法布道中,为了增加内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僧侣们便注意在偈颂中自觉地略施文采,融入自身的情感,久而久之偈颂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由单纯地阐释佛理变为情理交融的混合体,这样一种被称为“僧诗”的诗便发展起来。与此相联系,在中国僧…  相似文献   
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千山”、“万径”之中,鸟迹绝了,“人踪”也早已被掩盖在漫天大雪中,天地之间,只有一叶扁舟飘荡在寒江之上,孤独的渔翁兀自垂钓,他在钓什么呢?实在耐人寻味。这首名垂千古的《江雪》是中唐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诗人在晶莹剔透、空灵圣洁的诗境中所塑造的这个忘情绝念、超然出世的渔翁,或许正是诗人自我理想人格的写照吧。柳宗元(773-819),字子厚,21岁中进士,其后积极投身于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中,本希望兴利除弊,实现大唐帝国的中兴,完成儒家“兼济天下”的宏伟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