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男女学生在思维上是否存在着性别差异,这是中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这种差异是存在的。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由于社会背景、文化教育条件、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其结果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但就青少年形式逻辑推理特点方面看,多数研究表明男女学生没有显著的差异。①②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虽然引起重视,但未能够很好的解决。对于中国青少年男女学生逻辑思维差异特点的探索,显然具有一定理论上和实用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归因理论重视社会对人的影响,认为如果忽视社会的影响,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就不可能。同时,归因理论的研究已发现了个体行为的前因和原因对个体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规律。这就使得从个人的归因(原因推理)预测其情感和行为,以及从人的情感和行为反推人的归因成为可能。然而,这些理论和规律是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我国大学生成就归因和教育工作的适用性,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奠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探讨我国大学生的社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钟敏 《心理学报》1993,26(2):45-53
本文采用归因理论研究方法测试我国大学生对五种生理病症和五种心理、行为引起的疾患或缺陷的责任归因、情感反应和帮助行为的关系,借以探讨我国大学生对疾患者的社会评价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可用于研究社会性评价的方法。同时,这项研究也体现了我国大学生对某些社会性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近年来西方归因理论日益受到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视。在心理学报刊和心理学教学工作中时而有人提出美国归因理论为什么只着重研究能力、努力(内部)和任务难度、运气(外部)等四个原因,并对美国当代著名归因理论心理学家韦纳只研究这四个原因提出质疑。关于这个问题韦纳在其近著《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一书中已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辩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关系的反映。从思维发展的水平来衡量,辩证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思维发展达到成熟、完善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责任的判断》一书以归因理论特有的深入浅出的方式,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阐明复杂的心理现象.书中从归因入手,阐明判断责任不同于成就归因和责任归因.责任判断是一种复杂得多的心理过程,与许多因素有关.由于各种内外部条件的不同,责任可能被追究,也可能减免。这本书发展了他自己过去提出的归因理论.本文着重介绍决定责任判断的基本成分,指出判断责任对指导一般人的行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朴素心理学和教学工作的角度介绍美国当代一种从认识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归因理论。西方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理论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归因理论通过认识性动机及其形成的研究既具体化也深化了环境刺激通过人的认识、特别是思维(推理)的加工,对人的情感、期望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类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寻找解除心理异常现象的良方妙药。可是,心理治疗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不能不是一定社会及其科学、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社会发展形态,制度和阶段不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不一样,心理治疗的理论、内容和方法也就有不同,因而从古至今各国的心理治疗,自理论到方法,既受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也受其社会制度和在那个制度下占主要地位的各种哲学思潮的影响,带有各心理学派及其哲学思想的烙印。不过比起心理学的其他领域来,心理治疗这个领域由于首先要求取得治疗效果。因而理论和方法往往不是十分严格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责任归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林钟敏 《心理学报》2001,34(1):37-42
探讨大学生对日常不同学习行为的控制程度的认识、责任判断、情感反应和帮助行为的关系特点,以验证责任归因理论对我国学生的适用程度。与此同时,研讨归因理论的同类研究中很少涉及的学生思想、观念对责任归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1、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建立动机理论的基本原则;2、原因的特性和结构;3、个体的归因过程和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