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炳钧  郑涌 《心理科学》2007,30(2):369-372
为了探讨时间表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叙事属性的判断,让66名博士生被试对12篇删除了明显时间概念词的叙事语篇(创造性与非创造性叙事各6篇)进行时间表征方面的评定,从而检验了“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概念在叙事语篇中的时间表征意义,以及存在的性别、年龄等差异。  相似文献   
2.
杨炳钧 《心理科学》2004,27(3):647-650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于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本文从时间洞察力的研究途径,以及它与情绪、目标设定和学习动机等的关系出发,概述了作为人格维度的时间洞察力研究。  相似文献   
3.
叙事时间表征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炳钧 《心理科学》2004,27(5):1172-1174
叙事时间表征是时间心理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此尚未有系统研究。本文在概述这方面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叙事时间表征特点的假没,以便为今后这方面的时间心理学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构成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记叙文篇章时,试图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情景参照模式以表达读者的目标、篇章连贯性以及解释文中为何提到所描述的行为、事件及情景,其中推论生成是一个重要环节。而推论可分为十三类,有六类属线上生成,五类属脱线生成,有两类难以确定.需考虑语用因素,其中有些推论因读者目标不同而有特殊性。构成理论还认为,除了局部推论和整体推论外,其它推论都与读者的世界知识有关。该者目标满足,局部与整体连贯实现,以及外显信息解释决定着对记叙文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