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光明日报8月20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批评刘节的座谈会纪要、《学术研究》第4期发表了金应熙的《评刘节先生的以人性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就刘节的“唯仁论”和唯心史观展开了批评。兹将批评的要点,简介如下.一关于“唯仁论”。在历史研究所的座谈会上,不少同志指出:“‘唯仁论’是刘节先生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理论’。刘节先生从资产  相似文献   
2.
关于索隐法(Figurism)的研究相当丰富,但就研究对象而言,学界基本只关注耶稣会传教士群体,本土天主教徒方面则付之阙如,尚待进一步发掘。清乾隆年间山西临晋人吕立本撰有《易经本旨》,为本土天主教徒《易经》的索隐法诠释的重要案例。对《易经本旨》进行分析能为索隐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中国本土的视角,起到深化该主题的作用。同时,透过该个案,也将有助于理解清廷禁教后普通教徒的精神世界,考察不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的两类人在经典诠释理路上的异同,对天主教史、《易经》研究等领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历史发展到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更是适应新的要求而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派出中国哲学史代表团到日本进行学术考察,开展学术交流。中日两国学者都认为,学术交流不应只限于人员的互访一条途径,必须广辟渠道。中国代表团提议互相编译论文集,以扩大中日两国学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本学者十分欢迎这个建议。代表团回国后,立即着手筹备,用通讯的办法,特约日本十九位学者撰写了二十篇论文,由辛冠洁等同志编译成《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文集,最近中华  相似文献   
4.
<正> 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于1987年12月2日至5日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主办,联合发起单位有江西大学、中国哲学史学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社会科学联合会、闽北闽学研究会、厦门社会科学联合会、福建中国哲学史研究会。来自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南斯拉夫、日本、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各地的一百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专著3部、学术专刊2种、论文70余篇。这次学术会议是继1982年夏威夷朱子学国际会议之后又一次研讨朱子学的盛会。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