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煜  李梦菊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325-1336
羞愧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意识情绪, 在个体行为以及心理发展结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羞愧同时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道德情绪, 被认为是中国人自我反省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关于羞愧的导向性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羞愧导向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理论模型包括:其一, 羞愧导向破坏性, 相应的理论解释有社会威胁防御模型、羞愧调节模型等, 其二, 羞愧导向建设性, 相应的理论解释有进化心理学视角及功能主义视角等。这两种观点均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为了合理解释这一分歧, 系统理解羞愧促发的行动机制, 本文提出羞愧的双路径结构模型, 突出社会自我威胁评估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开发出更客观全面的羞愧测量方法, 基于文化差异关注社会自我修复的影响因素,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对羞愧的诠释, 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以促进个体羞愧可能的破坏性结果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