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考查情绪Stroop效应的产生机制是威胁驱动还是反应偏差,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用一般负性情绪词语和中性词语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二用威胁性的情绪图片和中性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实验均要求一组被试做按键反应,另一组被试做摇杆反应.结果发现,当实验材料为词语时,未出现情绪Stroop效应;当实验材料为威胁性图片时,无论是趋向性反应方式还是回避性反应方式,都出现了情绪Stroop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威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抑制控制模型出发,采用负启动范式考察视觉观点采择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自身体转换任务(N=35) 、实验2采用圆点数量判断任务(N=33)分别考察成人在完成二级和一级视觉观点采择任务时是否需要抑制控制的参与。结果发现,成人在完成两类视觉观点采择任务时均出现了负启动效应,说明当他人观点和自我观点不一致时,个体需要抑制自我的观点才能成功采择他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用问卷法对194名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二和初三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水平明显低于初一学生,女生比男生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高。课堂目标结构与学业延迟满足有显著关系,任务取向的课堂目标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正相关关系;自我取向的课堂目标与学业延迟满足呈负相关关系。任务价值、自我效能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正相关关系,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汉语短时识别中的偏好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连娣  李晓东 《心理科学》2005,28(3):594-597
使用2-AFC任务,对汉语短时识别中的偏好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识别中存在偏好效应;偏好效应受词频变化的影响,高频时有更大的偏好效应;本实验的偏好效应不受启动词加工水平的影响,说明它是在一种纯的内隐记忆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具体情绪以及非依随反馈方式对自我妨碍的影响。被试为104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愉快组被试做出的决策型自我妨碍行为较少;恐惧组被试做出的回避型自我妨碍较多。2)两种非依随反馈方式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3)无论是决策型自我妨碍还是回避型自我妨碍,男生均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7.
后见之明偏差是一种人类认知自我中心。后见之明偏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尤其是其应用价值更不容低估。研究1采用回忆型和假定型研究范式考察听觉领域是否存在后见之明偏差;研究2采用回忆型研究范式,从需要角度考察奖励性动机对去除听觉后见之明偏差的作用。研究发现:听觉领域存在后见之明偏差;两种研究范式的后见之明偏差不存在差异;奖励性动机并不能消除听觉后见之明偏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话务员成就目标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成就目标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调查270名移动一线话务员。结果:1.掌握目标取向与负性的情绪耗竭以及玩世不恭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2.表现趋向以及表现回避与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成就动机存相关系数不显著;3.掌握目标取向负向预测情绪耗竭以及玩世不恭,而正向预测成就动机,而表现回避正向预测情绪耗竭和玩世不恭。结论:掌握目标取向的个体感受的倦怠程度越低,而表现回避和表现趋向的得分越高的个体感受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知识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任务考查儿童在错误信念(FB)推理中是否存在知识偏差。被试为60名3—5岁幼儿,结果表明,对于3岁及4岁儿童来说,FB任务是存在知识偏差的。知识偏差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3岁与4岁、4岁与5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的大小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考察成人在错误信念(FB)任务上是否存在"知识偏差"效应。实验1重复Birch等的实验程序并未得到与之一致的结果,成人在FB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且无"知识偏差"效应存在。实验2排除琴盒位置及颜色的突出性影响后,结果与实验1相似。成人在FB任务上的不佳表现与成人具有心理理论的事实相悖,说明把通过FB任务作为衡量心理理论的唯一评定标准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