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89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考察学思维网络活动对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的影响,以及认知风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学思维网络活动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性倾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发展;(2)学思维课堂活动和学思维网络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具有一致的效果;(3)认知风格在学思维网络活动和学思维课堂活动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对于场依存学生,学思维网络活动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其流畅性和独创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变迁下的青少年情绪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关于情绪调节及其相关变量发展的研究,本文对社会变迁下青少年的情绪发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情绪调节、情绪体验、情绪智力以及情绪调节态度的发展如何反映了社会变迁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同时,根据情绪研究和发展研究在方法上的特点,指出了情绪发展研究的挑战并提出了方法上的改进——追踪法研究和时间取样法研究。最后,介绍了有关青少年情绪发展追踪和时间取样的实证研究,通过其会聚式的结果推论在中国当前背景下减弱调节策略是一种有效且具适应价值的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3.
旨在编制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问卷,通过增添对日常情绪诱发情境的描述,增强关于对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测量的生态效度,获得更具有现实意义且真实的结果。根据访谈(n=30)获得诱发青少年日常情绪的典型情境,编制了问卷的项目;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n=268)确定的正性情绪调节问卷项目为15个,负性情绪调节问卷项目为20个,皆抽取了四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认知重评"、"认知沉浸"、"表达抑制"、"表达宣泄"。经验证性因素分析(n=269)以及信度检验,问卷的各个心理测量学指标均符合要求,表明该结果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可用作青少年日常情绪调节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桑标  邓欣媚 《心理科学》2014,37(3):601-609
旨在探究增强调节和减弱调节调节效应量的年龄差异。通过两个实验系统考察青少年和成人对不同情绪刺激使用不同调节策略时,调节效应的差异。实验一采用“情绪反应性—调节图片任务(REAR-I Task)”考察了35名青少年和35名成人情绪调节的效应量。实验二进一步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进行分组(高唤醒/低唤醒),考察了59名青少年和59名成人情绪调节的效应量。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整体而言,对不同效价和唤醒度情绪刺激采用增强调节或减弱调节时,成人的调节效应量均大于青少年,对正性情绪的减弱调节方面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社会与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是否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P2成分上,成人在情绪刺激下诱发的波幅大于儿童;N2成分上,儿童在三种情绪刺激条件下波幅无显著差异。成人在社会性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在中性情绪刺激条件和非社会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波幅;在LPP早、中、晚时间窗中,儿童的LPP波幅大于成人。由此,儿童与成人在社会和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社会退缩行为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儿童不参与社会互动并频繁表现出独自消遣的行为。社会退缩有多种亚类型,其中社交淡漠指儿童仅仅喜欢一个人独处,对社会互动没有兴趣。有趣的是,社交淡漠的适应功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社交淡漠行为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较少产生适应困难,在心理与情绪适应方面尤为明显;但其在集体主义文化里却会引起多方面的适应困难。这种差异可能与文化价值观的内涵有关,也可能与特定国情有关。未来的研究亟需提高研究方法的多面性,关注年龄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进行直接的跨文化比较,探索与文化相关的风险与保护因子,以及关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性质的词组为实验材料,以偏好组词为测量方法,随机抽取136名初一学生,采用被试内设计来探讨内隐状态下未成年人在不同攻击类型倾向性上的差异及其与性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偏好组词法测量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未成年人同样存在明显的内隐攻击性;在内隐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攻击倾向性显著高于语言攻击倾向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性别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受到自我概念文化价值影响,中国人对正性情绪的取向和调节与西方人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的正性情绪更多指向自己的社会关系,体现出对情绪的社会取向。而西方人的正性情绪更多与个人、内在的因素相关,体现出对情绪的个人取向。受到正性情绪的不同取向的影响,中国人对正性情绪持有非享乐主义的情绪调节模式;而西方人则持有享乐主义的情绪调节模式。在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从本土化视角、内隐测量、社会文化神经研究范式以及不同文化下的情绪调节策略的适应价值等角度对以往研究进行改进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影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自我调节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情绪自我调节的表现方式和发展阶段水平方面,本文则从情绪自我调节的积极指向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认为大脑成熟顺序、社会认知发展及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儿童的情绪自我调节.为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更好的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邓欣媚  王瑞安  桑标 《心理科学》2011,34(6):1345-1352
本研究使用追踪法考察情绪调节的发展及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对569位来自于上海地区的初中预备班和八年级学生进行测查,并于10个月之后进行第二次测查。 研究发现,随着个体的发展,其正性情绪体验逐渐减少,各种情绪调节态度的强烈程度均下降,情绪增强调节的使用呈递减趋势;情绪体验、情绪能力、情绪调节态度三者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情绪调节发展;在测试阶段一较多使用情绪减弱调节的青少年,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情绪能力提高的幅度较大且体验到更多正性情绪,说明了该策略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更高的适应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