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不尽同于西方哲学中本体论的学说。本体论即存在论(Ontology)总是同形上学(Metapaysics)思维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哲学中的形上学思维,始于先秦老子。他提出“无名天地之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命题,以无形无名的道体为世界的本原。其所谓  相似文献   
2.
重新评估儒家功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什么样的价值原则,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传统与现代化研究中的一大课题。我想就此问题,谈一些想法:1.中华传统文化富有功利主义传统,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就先秦诸子说,儒、墨、道、法四大流派,除道家老庄外,皆倡导功利原则,虽然对功利的理解,并不尽同。儒家孔孟,以“博施济众”和“制民之产”为处理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最高准则,为儒家的功利观奠定了思想基础。孔孟谈义利之辨,是反对追求危害群体利益的私利私欲,主张见利思义,并非一概排斥功利。至汉儒董仲舒,由于片面强调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小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出版后,曾有法文、意大利文和南斯拉夫文的译本出版。但此书过去无中文译本,现由涂又光同志据英文本译为中文,改称《中国哲学简史》,即将由北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兴起一股《周易》热,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一种倾向,即《周易》被说得愈来愈玄虚,愈神秘,甚至提出科学算命或预测学。此种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是值得商讨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也是一位著名的易学家。他对《周易》经传和历代易学皆有研究,提出许多看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周易》系统的典籍,仍有启发意义。他继承传统  相似文献   
5.
比較全面地揭發出梁漱溟先生的復古主義及其鄉村建設運動的反動实質;同時也比較深刻地从梁漱溟先生主要著作中分析出極其反動的唯心主義的文化观;並指出:梁先生的反動的文化思想,不僅是沒落封建階級的代表,同時也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内部支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