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代贤相万古流芳──齐相晏婴评传景以恩春秋时代,齐国值得大书特书的政治家莫过于管仲、晏婴。从建勋立业讲,晏子不如管子,从节操人品讲,晏子似又胜过管子。太史公曰:"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可见其人格力量感人之深。研究晏子一生处世为人,对...  相似文献   
2.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13,(1):111-118,2
夏民族,扩大而言之,即华夏族的起源问题,历来有东西方两说。早年,王国维主张华夏族起源于东方,后杨向奎先生因之。后来,傅斯年主张夷夏东西说,即夷族居东土,夏族居西方。近年,李学勤先生认为:夏朝管辖地域不仅限于西方,也包括东方。笔者根据古史记载,认为李先生所说夏朝兼有东西方地区实为晚夏时代情形。早夏时代,夏民族不仅源于东方,且在山东建早夏王朝。后来,夏朝西迁,始兼有东西方之地。同时,夏祖尧舜禹及始祖黄帝亦皆源自东方。  相似文献   
3.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12,(2):108-113,118
太昊少昊与炎帝黄帝的关系,以傅斯年先生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民族;王国维先生却认为两者皆源于东方,笔者多年通过对他们之间的研究后认为:他们不仅都起源于东方,而且由于共同的日神崇拜,以及出自共同的始祖母华胥氏,华夏之“华”因而得名从而认定:两昊与炎黄本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4.
先秦史中,有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名曰姜太公。有人在小说中把他描绘成是一个“封神”点将的众神之主,但实际上,他是殷末出自东夷姜姓族团的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大军事家兼大政治家,在灭殷战争及齐国的建设中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研究姜太公的族源、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认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齐兵主蚩尤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齐兵主蚩尤考景以恩一、概论中国传说时代最大的事件是炎黄之战,也即量尤与黄帝之战。炎黄之战地域虽多异说,考其实,乃发生于海岱地区,即春秋时之齐鲁大地。量尤(炎帝)出自齐之羊水,即姜水,为姜姓;黄帝生于曲阜之寿丘,为姬姓。两姓皆出自少典氏。据《史记·秦...  相似文献   
6.
寿光盐业遗址与宿沙氏之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09,(2):121-123
寿光市北部海滨地区双王城水库一带最近发现了一处大型商周时代的盐业遗址。它很可能便是古籍记载的以煮盐为业的宿沙氏之国。宿沙国曾一度因内乱国破后,人民投靠神农氏。商周煮盐者应是宿沙氏的后裔。宿沙氏内乱之所以著名当与他们的制盐卖盐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炎姜族根在东方姜姓炎帝神农氏的发源地问题,历来大体有东、西两说。西方说者如徐旭生、王献唐皆主张源于陕西渭水上游的姜水一带,而后辗转东迁齐鲁(见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东方说者如王国维、吕思勉则认为自古帝王之都皆在...  相似文献   
8.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10,(1):109-116
古华夏族通过古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古文献学、考古学等的综合考察,认定源于今山东地区,也相当于大汶口文化区。后来,华夏精英西迁中原,建立了夏商周王朝。  相似文献   
9.
景以恩 《管子学刊》2011,(3):112-123
华夏族起源问题历来是史学界的难点,但基本有东西方两说。笔者以近年新发现的《泗志钩沉》为切人点,试对东方说作一新的探讨,并以此为基点,对东西方两说作多方面的比较与辨析,以期得出较为合乎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齐地青丘之国与广饶傅家遗址景以恩颜华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在祖国的东方有一个“青丘之国”;《淮南子·本经训》并说有个“青丘之泽”。青丘之泽应是青丘之国旁边的水泽,两者在古藉中或简称青丘。在《十洲记》中,青丘又称作“长洲”,描述其上多“有仙草灵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