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宗教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与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工作不可避免的要与世俗社会产生交集,并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工作范畴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成为国家依法对经济文化事业、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2.
《管子学刊》1990年第1期发表了龚维英先生的《“民贵君轻”正解》一文(以下简称“龚文”)。该文对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进行了“本义训释”。其观点,要而言之:“民”训“人”,“是原指人口”,“上古地旷人稀,蕃衍人口是各族的第一要务。此所以‘民为贵’也。”而“社稷”“是祀求生殖神保佑人丁兴旺,实远古生殖器崇拜之残余。”“次之”,那是因为“至孟轲时代,民智已开,生殖器崇拜早成仿佛依稀的远昔之事。”“表明孟轲虽亦重视人口的蕃育,但已知‘社稷’这些调调儿并非繁衍人丁的必要手段。”至于“君为轻”,龚文则认为其由来于孟轲重民、爱民的思想。对此,笔者不以为然。特提出商榷,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齐桓公论     
春秋五霸之首、齐国之君——齐桓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是一位大改革家。在历史上,他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齐相管仲功绩名声显赫,在齐国的大变革中也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史家一般都把改革的功绩统统归在了这位“辅政者”的名下,而齐桓公的历史作用则隐而不彰了。其实,若没有齐桓公,或者齐桓公是站在守旧立场,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